• 12阅读
  • 0回复

苏青年教育面临的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7-06-23

    【苏联《社会学研究》季刊第2期文章】题:我们年轻的现代人(世界观教育问题)(作者苏联高级团校科研中心主任伊林斯基)
    如果昨天我们尚能说有80.9%的青年在思考生活的意义,有84%的年轻人认为社会主义是唯一真正
    能实现人的重要社会政治权利与自由的社会制度的话,那么今天的青
    年又会怎样回答这些问题呢?这就很难说了。
    苏联经济上的长期停滞现象,在解决许多社会文化问题上的疏忽不能不影响青年人的理想和信念。其不可避免的后果是对集体事业失去兴趣,出现精神空虚和怀疑主义,对集体劳动的精神刺激作用降低。许多青年把生活的目的归结为物质享受,用一切办法发财致富。
    同时揭发出来的许多有关严重违犯社会主义法律、贪污贿赂、投机倒把、徇私行为等现象也过份地伤害了青年人的意识。
    1984年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男女青年(占80%以上)完全或基本上接受苏联社会的道德准则。青年高度评价创造性劳动、友谊、家庭和清白的良心,尊重周围的人,个人精神世界充实,对妒忌心理、逢迎谄媚、个人名利、个人主义和自私、无所用心的消磨时光的现象持不能容忍的态度。在被征询意见的青年人中,坚决谴责那些试图靠别人生活的人占67%到80%。
    然而在青年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方向上也日益滋生一些不良倾向。在被征询的1260名区团委书记中,有28%的人指出同行中有名利情绪,有人企图利用公务上的联系和关系不择手段地达到个人目的,取得高级职务。大约有12%的书记认为,他们的同行对待生活、家庭、婚姻持轻率态度。
    消费心理是当今青年人中间最流行和最危险的现象之一。依赖心理决定着相当大一部分青年的思维和行为状况。2/3以上的中学毕业生指望得到父母的物质支持。
    个人的创造积极性和社会积极性下降,精神空虚,自私自利,妒忌,虚伪,无原则以及犯罪现象的滋生,这都是消费“哲学”造成的后果。
    消费心理会导致社会精神上和政治上团结的崩溃。社会和家庭不单单应当给子女和年轻人所想要的一切,从而使他们产生依赖思想和消费倾向,而是要让他们做想要做的事情(当然是合乎社会利益的事情),使他们发挥独立自主、自我教育和自我培养的精神,对自己的行为和周围发生的一切负责的精神。青年人需要批评,但同时也需要关心,要相信他们可以做重要的事情。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