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少点清规戒律 多些实事求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7-06-23

    【苏联《苏维埃文化报》5月21日文章】题:对国际新闻报道的两种看法(作者政治评论员布尔拉茨基)
    报道苏联记者同英国首相玛·撒切尔的谈话以及苏联专家同联邦德国的一批政治家的对话这两个电视节目,在观众中引起广泛反响,如果说第一个节目引起了高涨的批评浪潮,人们指责我们的记者训练不够,那么第二个节目则到了普遍赞扬。
    说实话,在苏联国际新闻中早就形成了两种做法和两种风格,一种可称作报道小品式的,另二种是分析提问式的。敏锐而幽默的政治小品在我们的新闻中极为罕见,掌握了这种体裁的国际新闻工作者只有两三人。然而更为艰难而且往往更具有冒险性的是写分析提问式的新闻。这种认真的分析文章往往陷入困境,它需要打破传统框框,要说服编辑人员,有时还要说服几十年来已经形成的舆论。
    我们新闻工作者要对苏联公众在国际信息上的孤陋寡闻承担责任。第一,我们没有及时地报道日本、美国以及西欧国家70年代中期开始蓬勃兴起的新的工艺革命,没有报道同制造微型计算机和新的信息手段有关的革命,没有报道农业中的第二次“绿色革命”……我国社会为缺少信息的重要来源付出了代价,耽误了对工艺革命问题的解决。而我们往往用战后或战前的水平,甚至用1913年的水平来同自己的发展作比较,聊以自慰。第二,到现在为止,我们缺
    少关于国外社会与文化生活的广泛信息,我们这里形成了一种奇怪的风格:只写失业者,不写工作着的人。国际新闻工作者写得最多最卖力气的是“西方的大众文化”。在我国举行外国电影节、戏剧及流行音乐演出时,在展出来自巴黎、罗马、伦敦和马德里的艺术作品时,往往出现人为的骚乱,这就是对消息闭塞付出的代价。第三,在描绘西方国家的统治集团时,应从“简单地”设想他们为敌人过渡到更为复杂地设想他们是对手和竞争者。在这方面,国际新闻报道仍落后于我国领导人的新思维和新政策。不要仅仅限于“反击”对手,而应当善于寻找和找到使立场接近的点。不这样做,我们不但不能帮助党,反而会妨碍党和国家在裁军方面、在发展经济合作方面取得实际效果。还有,我们应当学习对话。迄今为止,我们仅限于在自己人中进行对话,参加对话的苏联人费尽心机地想法对付一些不同意见。从电视上可以看见这种可笑的场面。现在我们已进入了一个同各种各样的论敌进行真正对话的时刻。按新方式来思考和描写社会主义国家也很重要。家长式作风,不加思考地批评不合我们经验的现象,对别国人民独立解决自己问题的权利重视不够,这一切都是我们重要政策中所摒弃的老做法的残余。新闻应当真正掌握列宁的一个思想:只有在各国经验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完全的社会主义”。诚恳地寻找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有益的积极的经验,平等地交换意见,和我们的朋友坦率地讨论错误和失误的教训,现在应当成为一种原则。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