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中苏人事改革之比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5-10-09

    【香港《大公报》九月二十八日特稿】题:中苏人事改革之比较(作者马海甸)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和苏联进入八十年代以后,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领导层老化。显然,如何使领导层年轻化,无疑是这两个国家亟须解决的问题。
    在中国,人事改革早在一九八三年便已着手进行。经过两年时间的酝酿、部署和实施,直到日前召开的中共全国代表会议,这项工作已基本上告一段落。政治局虽然仍保留了若干年高德劭者的席位,但继第二梯队之后,第三梯队正在崛起和成长。此外,各省、市、自治区、党中央各部和政府各部、委、办的负责人,除特殊情况外,凡到退休年龄者一律退休,而代之以年富力强、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新人。这样大规模的改革,不但在中国没有先例,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也属创举。
    在苏联,人事改革之风是以今年三月戈尔巴乔夫出任总书记为契机而出现的。据最新消息,八十一岁的部长会议主席吉洪诺夫宣布辞职,由五十五岁的雷日科夫继任,更引人注目。直到目前为止,有两位新人利加乔夫和雷日科夫当选为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切布里科夫和谢瓦尔德纳泽由候补委员擢升为委员;此外,有三人当选为中央书记。有近半数的政府部长和州(相当于中国的省)委第一书记退休,他们都是苏共中央委员或候补委员。
    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五十七岁的谢瓦尔德纳泽出任外长,无疑给暮气沉沉的苏联高层领导带来一股朝气。但是,如果据此作出苏联的人事改革已初具轮廓的结论,则为时尚早。戈尔巴乔夫起用六十五岁的利加乔夫任第二书记,而五十七岁的罗曼诺夫反而称“病”引退。首先给领导层年轻化带来了一重阴影。这是第一。
    第二,个别新人进入政治局和书记处,固然使其平均年龄有所下降,但不足以影响全局,政治局和书记处成员仍显得老化。
    第三,戈尔巴乔夫的权威是否足以保证其主张获得贯彻,是一个疑问。七十六岁的前外长葛罗米柯出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并不意味着他的影响力就此告终。正是葛罗米柯建议选戈尔巴乔夫为党中央总书记的。
    他和吉洪诺夫的态度,直接关系着戈氏改革的成败。
    第四,政治局和书记处之外的重要职位,业已易人,而值得一提的只有陆海军总政治部主任、战略火箭军总司令及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华沙条约武装部队总司令一职由六十八岁的奥加尔科夫取代六十四岁的库利科夫,也是不减反增),余者乏善可陈。
    综上所述,干部年轻化看来并不是戈尔巴乔夫人事改革中压倒一切的因素,这就决定了他的改革的系统性和效果势必大打折扣。
    苏联一贯重视教育,在这方面,他们比中国少走了一些弯路。领导人的知识化和专业化,对他们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反观中国,在这方面仍须努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