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合众社记者谈外国记者在北京的采访生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9-04-24

    说在北京当记者是一桩困难的、有时是令人失望的、而且永远是叫你伤脑筋的差事。当然,作为第一批常驻北京的美国人也是兴奋的
    【合众国际社北京四月十九日电】(记者:罗伯特·克雷布)美国记者现在也到北京加入了抢新闻的行列,在这里,来自资本主义世界的记者们要么是找新闻,要么是替自己老婆找洗衣机修理工。
    现在有大约五十名外国记者常驻在中国首都,这是一个单调无聊、常常刮风的城市,红砖和混凝土的楼房正在慢慢地取代中国传统的四合院。
    三月份,合众国际社和美联社三十年来第一次在中国开设了分社。新华社透露,它将派它的老资格记者之一、访问过中国的美国主编和发行人十分熟悉的彭迪去华盛顿建立新华社分社,这是使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又一个步骤。
    对新来的美国驻北京记者、美联社的罗德里克和我本人来说,北京的情况与我们原来所预料的差不多——在这里当记者是一桩困难的、有时是令人失望的、而且永远是叫你伤脑筋的差事。当然,作为第一批常驻北京的美国人,也是兴奋的。
    除了自己有电传发报机的通讯社人员外,外国记者很快就发现他同外部世界是隔绝的。他每天得到一本英文的由新华社从西方通讯中选出的十五条或二十条消息汇编成的新闻摘要。
    这里的报道工作分成两部分。记者报道他的国家同中国的关系,同时设法报道中国的社会政治动向。
    第二部分是比较难的。因为中国政府通过官方的新华社和共产党控制的报纸宣布它要向全世界宣布的事情。它很少做详细的说明,而且对任何要搞清楚内幕的认真努力都表示不满,认为是“干涉中国的内政”。
    这里没有西方概念中的外交部发言人。到中国政府某一个部去打听消息的记者,遇到的总是很有礼貌但很明确地请他去找外交部新闻司。
    北京没有买卖租赁住房或办公室的私营市场。
    记者在中国政府外交人员服务局替他们在专为外国侨民修建的公寓里找到房间之前都住在饭店里。
    在兼作办公室的一套住房里,放一部声音嘈杂和陈旧的电传机,记者就是用它向外发稿的。
    每个记者可以带进一辆外国小汽车——这是在这座很大的办什么事都要跑很远的城市里必不可少的。记者还可以带进西方家庭用的各种机械。
    但是,小汽车和洗衣机是会出毛病的。北京的外国侨民中最吃香的人就是少数几个大使馆里的修理工。
    有的记者完全不懂中文。有的能讲不能看。有的会看又不太会讲。有的既能讲又能看。所有的记者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赖翻译,这些翻译也是由外交人员服务局提供的。
    一个好翻译真是个宝。如果他聪明能干,他能替你找到整修西方打字机或是修理外国手表的地方。他还能充当向导,带记者四处游览,帮助他们购买东西。
    分配给外国记者的公寓是宽敞而舒适的,但是这些公寓都在北京的外国人居住区。能进入这些区的中国人只有服务人员和同外国人一道工作并能应邀出席晚会的少数几位中国官员。
    会讲中国话的记者的一大有利条件是听新闻广播。他们买东西或四处走走时,也觉得会讲中国话很有用。
    不过,他们发现随便同非官方的中国人交谈的机会是很难得的。
    来自欧洲的一位会讲中国话的记者说:“我来北京四个月,在大街上只同一个中国人交谈过。”
    尽管困难重重,但有些西方记者却不止一次回到北京采访。
    六十年代以来一直出入于北京的一位老资格欧洲记者说:“当他们离开的时候,许多人都很高兴,但是当他们回到国内后就忘记了这些困难的方面,许多记者还又想回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