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日报文章:《中国的地震与预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6-08-06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八月四日译载日本《读卖新闻》科学版发表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的地震与预报》,摘要如下:
    中国六级以上的大地震,每年约发生五次。因为国土辽阔,与我国(日本)比较,平均面积的地震发生率较低。但我国的大地震主要是在海中引起,并在深达几十公里下发生,即使级数较高,受害仍较少。中国是在内陆部分深二、三十公里的浅地发生,所以六级地震也会有很大的损害。
    世界最大的地震灾害发生于中国。一五五六年陕西省发生的关中大地震(八级)受灾面积达一百一十万平方公里,波及十个省。
    中国本土的地震,地域集中。这次发生地震的华北地区有大小甚多的断裂层经过,是地震集中发生的地方。
    中国地震是由什么动力引起的呢?还不十分清楚。根据最近流行布烈特·特古德里古斯学说(大陆飘离学说),认为二、三亿年前的从非洲大陆分离出来而向北移动的印度次大陆正把中国大陆块向北推压;另一方面,东太平洋的海底岩盘把中国大陆块向西推压。这些力量使地壳部分产生破坏,因而引起了中国的地震。
    北京、唐山等市所处的华北地区,自公元前二百三十一年以来,平均每三十年就发生一次六级以上的大地震,中间有休止期。根据中国国家地震局的调查,该地区的地震活动在一九四四年以后,曾一度静止。
    这次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期,始于一九六六年三月。当时,在北京西南约三百公里的邢台市发生两次地震,这两次地震揭开了中国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的帷幕,具有历史意义。这两次地震受害都很大,但当地居民在其后却对井水水位的变化、家畜的异常行动等开始予以注意,以后每日向有关机关报告。这些群众观察的数据和地震专家对地壳变动的观测以及微小地震的观察数据是一致的,在以后几年持续的余震中,不少预测成功。
    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自邢台地震以后,六级以上的地震有六七年三月二十七日北京以南一百多公里的河间地震(六·三级)、六九年七月十八日渤海湾地震(七·四级),并有预测、预报成功而闻名世界的海城地震。这次唐山地震亦是这一系列地震活动中的一环。
    国家地震局在邢台地震以后,即注意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的活跃化,并建立了观测体系。
    中国地震的预测、预报,分为长期、中期、短期、震前等四个阶段。虽然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但以海城地震为例,长期是“数年或数年以上时间内,在一个省内发生”;中期是“一、两年内,在二、三百公里范围内发生”;短期是“半年左右时间,在数十公里范围内发生”;震前是“数日内,在二、三个城市的范围内发生”等等。
    唐山地震在“长期”范围内被预测到。
    但是中国对地震预测尚未达到绝对成功的阶段。
    中国地震的预测,主要依靠群众参加,将井水的异常和动物的行动、地电流等的变化以至地壳变动、微小地震、地磁观测、地下水流量等作为观测对象,同我国(日本)大学、气象厅一样。但我国以首都东京为首的人口稠密地带,因汽车、工厂的振动、地盘抽取地下水等人工的变动,造成了观测的困难,大概中国也是一样。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