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唯有从乡土中长出的东西才能感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9-09-30

    【台湾《中国时报》9月15日报道】(记者张靓蓓发自威尼斯)“我希望电影能够回到电影的原貌,发展出一种属于中国人的特质,成为一种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取代的电影。”侯孝贤如此表示。
    “唯有从乡土中长出来的东西才能深深的感动人”。而侯孝贤的《悲情城市》正是以他特殊的生活气息及对大时代的反省而撼动了威尼斯影展,夺得金狮大奖,这不但是台湾电影首度成为世界电影舞台中的焦点,更重要的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及美学观念在侯孝贤的影片里有了个成熟的展现,同时肯定了这种形式。“我的镜头里面没有悲伤”
    【台湾《新新闻》周刊9月18—24日一期报道】题:越洋电话专访侯孝贤
    侯孝贤导演以“二二八”事件为背景拍摄的《悲情城市》,受到国内外的瞩目。由于片中关系到一直被国民党视为禁忌的“二二八”事件,使得“悲情”送检的过程,引起各界人士的揣测和议论。本刊特别以越洋电话采访正在威尼斯参加影展的侯孝贤,请他对个人的创作理念和因片中有“二二八”事件而引起的讨论,作一番说明。
    问:你的新片《悲情城市》,由于是台湾首度出现以“二二八”事件为背景的影片,引起各方瞩目,你对外界将焦点集中于“二二八”事件有何看法?并谈谈你以它为背景的创作意图。
    答:我不知道大家为什么要特别强调“二二八”事件,我觉得很无聊,“二二八”事件只是我拍摄的电影的背景。我想呈现的是一九四五年到一九四九年那段时间台湾人的心情。那段时间日本人刚离开,是一个权力、利益开始重新分配的时期,就象现在解严以后一样,开始有一些重新分配、勾结的现象。
    台湾长期被压抑,现代的台湾人在解严后,每个人的声音都变大,提出的要求显得非常功利,有时令人怀疑他提出要求背后的动机。
    但是以前的人很单纯、有担待,和现在不同,我想呈现的是希望能看到人的尊严和自信。
    我认为将《悲情城市》只局限在“二二八”事件来看,实在是太窄了。现代人回顾这样的事件,应该是怨恨?还是同情呢?我希望的是大家了解“二二八”后,就要抛开这个阴影,真正继续活得有力气。我最希望的是观众看完我的电影,走出戏院,除了有些热泪盈眶外,还能感到骄傲,觉得受到鼓舞,而愿意好好的生活下去,而不是象现在这样利益团体横行,社会气氛一片功利。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