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格里希的喜与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6-11-30

    【路透社北京十一月二十五日电】(记者:马克·奥尼尔)维尔纳。格里希于上周末返回自己的祖国西德,回国前他在中国一家工厂当了两年厂长。
    他受到了中国地方和中央领导人公开的捧场,荣获了中国公民身份。在工作中,他既亨受到喜悦,又充满了忧愁,酸、甜、苦、辣,说不清是什么滋味。两年来,他为改造这座工厂而费尽了心机。他负责的这个厂是一座设备简陋、肮脏、千疮百孔的柴油发动机厂,工人们干起活来缺乏动力。
    回国前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曾告诉一位女工该怎样干活,我对她说过三十一次,她还是干不好,我简直快要绝望了。你必须有坚强的神经才行。”
    他说:“在西德,一个工人如连续三次犯了同样的错误,我就会给他一张解聘书,让他滚蛋。”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工程师格里希放弃了他在西德的舒适安逸的退休生活,来到武汉。
    这座工厂有二千一百名工人,每年生产二万一千部发动机。格里希来到这座工厂时,工厂已经破产,正在研究停产关闭的问题。为了挽救这座工厂的命运,这位六十七岁高龄,满头银发的德国人头五个月每天从上午七点半一直干到晚上十点,结果,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以上,次品率下降了一半。
    提高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是人浮于事,工人们没有积极性。格里希估计,这个厂每年白白浪费了一千二百万个工作小时,如果在西德,实际工作时间只要它的大约三分之二就够了。他说:“这个厂有五百个工人是多余的。在西德,一座拥有现代化设备的工厂只需三百至四百人就能生产出同样数量的发动机。”
    格里希说,在他到这个厂工作之前,工人们不关心产品的质量问题,只图数量。因为他们认为,国家会养活他们,他们能拿到钱,不会挨饿。
    他说,中国企业界浪费惊人,崭新的机器原封不动地堆放在厂院里,好几年无人问津。格里希数次会见了中国中央领导人,并向他们提出了有关如何提高生产率和加强企业管理的详细建议。格里希的观点符合中国领导人正在推行的改革。
    格里希说:“在这两年里,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妻子说,中国商店里的东西现在比东德还要多。”他说:“今后两年还会变化,尽管改革的步伐不会达到中国共产党所希望的那样快,但历史的车轮是不会倒转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