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香港《中报》社论:《“人大”会议 突出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5-03-31

    【香港《中报》三月二十九日社论】题:“人大”会议突出改革
    这次“人大”会议之前,中共当局已就体制改革问题作出了许多重要决策:
    去年十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主张以城市为主全面改革中国大陆的经济体制。今年一月一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其中包括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和调整农业结构等。最近,中共中央又作出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要通过改革不合理的体制,使科学技术更好地为“四化”建设特别是经济建设服务。
    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就是在体制改革的紧锣密鼓声中召开的。会议第一天,赵紫阳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题目就是《当前的经济建设形势和经济体制改革》。在这篇长达一万五千字的报告中,以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谈经济体制改革。最近几年,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形势的确是令人满意的。究其原因,不外是采取了务实的路线,实行了对外开放,对内改革的政策。似乎可以这样说:“务实、开放、改革”这“六字真言”是促成中国经济由衰转盛以至今日欣欣向荣的法宝。体制改革不仅带来农村巨大变化,而且开始在城市中已见成效。大陆的民众亦普遍指出:“不改不得了,改了了不得!”
    然而,改革经济体制,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面临种种阻力和困难。例如“一大二公三统”的陈旧观念,“端铁饭碗”和“吃大锅饭”的习惯势力,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积重难返,加之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涉及面广,关系复杂,改革缺乏经验。这些因素都可能障碍改革,甚至导致改革失败。
    从赵紫阳的报告来看。中共当局对于上述问题已有足够的认识,因此提出“坚定不移、慎重初战、务求必胜”这十二个字作为指导改革的行动方针。
    总的目的是“务求必胜”,尽量减少和避免改革中由于计划不周,措施不力而带来的损失,少冒风险,少走弯路。综观赵紫阳的报告,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实事求是。既肯定成绩,也不隐瞒缺点;既讲有利条件,也讲不利因素。记取了已往形势—好头脑发热的严重教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