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联邦德国工人战后至今的思想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4-06-30

    【美联社法兰克福五月三十一日电】十五年前,梅塞德斯—奔驰轿车从装配线上源源不断地出厂驶向公路的时候,阿尔诺·盖尔每周工作四十八小时。当时接受调查的家庭主妇,多数人认为饭后把脏盘子一股脑儿扔在洗碗池里不立即刷洗是不可想象的。
    今天,阿尔诺·盖尔和他车间的同伴们,冒雨游行,要求实行每周三十五小时工作,工资不减。家庭主妇们则对民意调查人员说,饭后的脏盘子搁在洗碗池里没关系。
    社会学家对此作出了严重的判断,挣工资的人也勉强表示同意这种判断,即德国人的著名的劳动美德正在消亡,那种几乎以一心扑在工作上而感到自豪的劳动美德曾制造出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轿车、最准的钟和最美味的啤酒。
    科隆大学社会学家埃尔温·绍伊希在电话上回答本社记者采访时说:“我国劳动大军中相当一大部分人对于说出‘我不爱干活’这样的话,已不感到羞愧了。”
    在奥佩尔汽车厂当设计师的今年五十岁的盖尔感到:“年轻人尤其发现生活不仅仅是工作,还有其它一些内容,这是好事。”
    盖尔和他的二十八岁的儿子、也在这个汽车厂当设计师的彼得,都是拥有大约五万八千名会员的冶金工业工会的会员。该工会本月曾举行罢工,提出了保持薪金和减少每周工作时间的要求。
    研究人员说,这一要求并不说明德国人变懒了,他们只是感到有点厌倦和渴望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柏林自由大学的社会学科学家、《日子太好过》一书的两作者之一米歇尔·冯·克利普施泰因博士,在回答本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勤劳的德国人常说工作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现在,德国人的形象变了。”
    他说,发挥干劲的劳动美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后形成的,那时,饱受战火的人民狂热地从废墟中重建这个国家。
    克利普施泰因说:“重建整个国家经济使人民产生了一种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之感,他们感到,他们不仅仅是在为自己干,而且也是在为整个国家造福。
    “这股劲儿过了之后,人们就感到厌倦了。当年的那种激情消亡了。”
    阿伦斯巴赫民意测验所发现,一九六九年对大约一千名家庭主妇进行的调查中,百分之六十一的人是在饭后立即去刷洗餐具的,因为她们无法忍受“到处都堆放着脏东西”。
    一九七七年,只有百分之五十一的人说饭后必须立即去刷洗用过的盘子,百分之四十五的人说先扔在水里泡一会儿再说。
    据在过去五年中对各国进行的各种调查表明,日本人、美国人和瑞典人已经超过了德国人,成为世界上干活最勤快的工人。
    一九五二年,阿伦斯巴赫民意测验所调查人员曾对一千名德国人进行过调查,让他们说说“德国人最大的优点”是什么,百分之七十二的人回答是“勤劳”。
    到一九八○年,还有百分之六十六的人仍然认为“勤劳”是最优良的民族特点。
    冯·克利普施泰因说,过去十五年收集到的材料表明,德国人挑剔工作和工作条件的程度已经超过其它任何工业国家(如美国和瑞典)。
    他说,最重要的是,技术使工人失去了作出某些决定的自由和“工作的参与感”。
    其次,闲暇时间大大增多和总的价值观念正在发生变化。
    “人们希望有更多的娱乐,过更轻松的生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