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台湾《青年战士报》文章:《漫谈泥鳅的养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8-05-31

    【本刊讯】台湾《青年战士报》五月十五日刊登一篇题为《漫谈泥鳅的养殖》的文章,转载如下:
    因受农药的影响,泥鳅在田间,已面临灭种的厄运。按泥鳅营养丰富,其养殖方法容易,颇有经济价值。
    泥鳅原是杂菜鱼的一种,任何人都能烹饪。但因在水田里已捕不到了,因此现在实有重新倡导养殖的价值。
    在日本神奈川县大船乡,有个大船稚鳅养殖研究所,所长是渡边惠三。他花下若干年的苦心,抱着疑问开始他的养殖实验。在此简介其程序如下:
    (一)促进产卵:首先得对准肥胖的雌泥鳅的肚子注射青蛙的脑下垂体。要使肚中的卵全部产出,使用青蛙的脑下垂体最佳。注射后约四五个小时即产卵,任何种类的青蛙都可以,惟其大小要有一般食用的青蛙那么大,才能摘得出脑下垂体。
    注射过半天光景,一面以拇指压在泥鳅的腹部,则肚子里的卵一个个地滚出来。一面用注入管盛着从雄泥鳅取得的精液,对着这滚出的卵喷射,然后让受了精的卵一粒粒落进水盆中。雌鳅产卵罢,就把它放回水槽,令其充分休养至次年。
    (二)预防逃逸:如此,受了精的卵经过三、四次的换水,约二十小时,即见孵化,如果水温略高时,孵化就更快。初生泥鳅苗即依靠体内原有的营养逐渐长大,但此后须给与少许米糠,鱼肉碎片等饲料,经二周后放进水槽里面。可是这时期中死亡率甚高,宜特别留意。养泥鳅最重要的关键在防止逃逸,这项工作做得好才可望成功。如果把泥鳅苗放进普通的水田里,而把田畔弄得高的话,大约只有二成半至三成留在里头而已。为避免逃逸,应建筑水泥养鱼槽。
    一千平方公尺放进三万条,则以二成半计算,约得七千五百条,完全不加管理的饲养,一条的重量约十克至十五克,需费时二年。全然不费资本的话,可利用废水、堆肥、鱼粕等。建造养鱼槽要资本,那也是很少的。
    (三)利益优厚:在日本茨城县牛堀町,有一位专门养殖泥鳅的人,他筑有两个百米平方公尺的水泥造的水槽,一间管理用的小房子,亦为自建的。一个是成鱼槽,深四十五公分,一个是混合槽,三十九分深。但槽底需敷有泥土约十五公分厚。饲料为米糠、鱼杂碎、菜屑、厩肥等。若用养鳗鱼用的配合饲料,那么泥鳅的成长就更快,但成本较高。
    如按前述的经营法,则放入水槽里的泥鳅经四十五天后,重量可达四克,再经三个半月后,就增至十五克至二十克重。无论怎样,有这种设备,想来一年当中有一千至二千公斤的产品是没问题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