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日《读卖新闻》文章:《春到中国-------总评访华团随行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7-03-31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三月十八日、十九日连载该报记者弘中写的文章,题目是《春到中国——总评访华团随行记》,摘要如下:感受到新生的气息
    中国已是春天了。在这个时冷时暖的三月,我随总评代表团访问中国,十三天里,强烈地感受到了中国已度过“四人帮”所造成的危机,迈出了新的第一步的气息。
    我们访问了首都北京市西南部的丰台机务段,在十多人的欢迎行列中看到了三位年轻妇女。一打听,说她们是副司机,将是正司机。
    在我国,火车司机是男子汉的职业,这一点成了常识,就象一首歌的歌词所说的那样:“我是特别快车的司机……。”总评代表团副团长、机车工会副委员长隈元寅教并不掩饰他感到惊讶的心情,说“妇女开火车,真不可相信”。
    但是,在中国,这种常识是行不通的。据说,诚然,在蒸汽机车全盛时代,由于体力关系,女司机是一个也没有的;可是,随着内燃机机车的发展,女司机迅速增加了。在丰台机务段,把修理部门等都算在内,妇女竟达到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二十。机务段革委会主任说,“女同志现在不断地上了第一线”;她的表情反倒是,觉得我们惊讶是可笑的。
    妇女进入“男子汉的工作领地”的情况不仅于此。我们乘夜行卧车从北京去南京,列车员全是女的。当然是通宵值勤。
    还有,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也看到了许多妇女开公共汽车、卡车、清扫车和工厂的吊车。尽管当前提高生产是紧急课题,可是大概可以说,毛泽东主席关于“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教导已开始现实地扎下根了。孩子全托一周接一次
    随着女工的增加,怎样把妇女从家务劳动特别是照看小孩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就成了问题。在这一点上,中国是考虑得十分周到的。我们访问了北京市内制造铣床的第一机床厂的附属托儿所。这座工厂的工人总数是大约七千五百人,其中三分之一是女工。托儿所现在照管着不满周岁到学龄前七岁为止的孩子大约六百人。这种完善的制度使人感动。这座工厂的托儿制度有全托和日托两种,全托是孩子每星期只接回家一次,日托是孩子每天接回家。
    在我们所访问的各地工厂、人民公社和学校等场所,中国方面必定要讲到:“你们在打倒‘四人帮’以后这个光明的时期来访问,真叫人高兴。”并且具体地列举“四人帮”的罪行,颂扬华国锋主席,强调说“人民团结起来”。含泪歌唱已故周总理
    “批判四人帮”是不问场所和时间的。我们在某种意义上说感到震惊的是,在教育的场合也彻底地实行这种批判。
    在上海市的工人住宅彭浦新村,我们受到了附设的托儿所的儿童们的欢迎。这时,一个四岁左右的小女孩为我们唱了一首缅怀已故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的歌。小女孩的眼睛里溢出了大颗大颗的泪珠。我环顾四周,也听到了保育员和工作人员发出的呜咽声。
    说起周总理,他被“四人帮”认为是应该打倒的最大的对象。彭浦新村革委会主任对我们说:“眼泪是打心地里涌出来的。”干部紧张心情的反映
    说到紧张心情的反映,可以举出总评议长枝和中日友协会长廖承志会谈时,谈论的主题是同苏联的关系。
    我们在北京市建筑机械厂参观了“地道”。与其说是地道,不如说是“地下堡垒”。
    在迷路般纵横交错的地道里,没有食堂、厨房、仓库和水井等和地面上一样的生活设施,据说现在正制造生产设备。粮库里貯存着够这座工厂二千五百个工人吃两个月的粮食。经过定期训练,全体人员五分钟就能进入地下。
    在北京及其他各地挖地道的目的,也有对付灾害这个意思,可是这座工厂的人防主任首先举出的是,“防备社会帝国主义的突然袭击”。奇怪的是,这座工厂开始建设地道是在中苏边界的珍宝岛发生了武装冲突的一九六九年。那以来八年,依然顽强地继续挖着地道,由此使人感到了中国对苏联的看法是多么严峻,它只会加强而不会削弱。
    路上行人的表情是明朗的,虽然他们内心怀着紧张的心情。北京天安门、南京中山陵等地,什么时候都挤满游客,熙熙攘攘。我想,十年后中国会变成什么样?我想到那时再亲眼看一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