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日时事社驻苏记者文章:《处于“阴沉”抑郁气氛中的苏联党代表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6-01-31

    【本刊讯】日本《世界周报》一月二十日登载时事通讯社驻莫斯科特派记者矶田定章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处于“阴沉”抑郁的气氛中的苏联党代表大会》,摘要如下:
    苏联的勃列日涅夫体制目前在内政、外交所有方面都处于束手无策的状态,面临着巨大的转折点。苏联今年最大的课题,不用说,就是将于二月二十四日召开的第二十五次共产党代表大会。当前,勃列日涅夫政权只有悲观材料,它提不出能够鼓舞苏联人民的新政策。在外交方面,恐怕也不可能做出什么新鲜的事,把世界的视线吸引到苏联去。对迎来第十二年的勃列日涅夫政权来说,一个“阴沉”抑郁的时期开始了。
    在上一个五年计划中,勃列日涅夫政权提出的主要口号,在内政方面是优先生产消费资料,提高生活水平,在外交方面是以改善美苏关系为主的和平共处,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在意识形态方面是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
    苏联借二月共产党代表大会的机会要怎样改写、刷新被风吹掉或者因陈旧而看不清的招牌(口号),必须仔细观察。
    一九七五年的谷物生产,因为旱灾,估计只有一亿三千七百五十万吨左右(计划是二亿一千五百万吨)。苏联当局正在竭尽全力确保人民吃的面包,但是,现在这个大歉收的影响表现为猪、牛等家畜的饲料都不够了;到今年春季,估计肉、牛奶、蛋也将不足。人们已在担忧饮食水平将会下降。
    据说,苏联到去年年底为止,同欧洲共同体各国开始了进口肉的谈判;至于谷物,已同美国、加拿大等西方产粮国家签订了进口二千五百万吨到二千八百万吨的合同。据推算,苏联的粮食需求,一年约为二亿吨,所以,按理说,苏联正被迫需要进一步增加进口量。因为情况如此严重,所以从长远看,苏联仍然不可能摆脱重农主义。
    另一方面,在经济管理上,苏联当局头痛的是生产设施迟迟不能完成。据说,一九七六年的设备投资中,竟有百分之七十用于更新陈旧的生产设施。这雄辩地说明生产设施工作效率的低下已使经济停止增长了。
    在外交政策方面,将保持历来的“推进和平共处,加强国际缓和”的基本路线。今后,缓和这个说法大概将由“和平攻势”这个说法取而代之,作为苏联外交的新口号而出现。
    虽然这样说,但是目前苏联在外交方面存在着许多困难。勃列日涅夫总书记要在二月的党代表大会以前解决恢复威信的事情有两件:(一)第二次限制战略武器谈判达成协议;(二)召开欧洲共产党会议。第二次限制战略武器谈判的成败和去年以来迟迟未能实现的勃列日涅夫总书记访美也有关联,是预测美苏关系新进展的一个关键。
    如果放宽眼界全面地观察今年苏联的外交,那么,在欧美,苏联将以去年夏季获得成果的全欧安全首脑会议(赫尔辛基会议)所造成的“稳定的东西方关系”为背景,更加提高嗓门向西方呼吁缓和。
    另一方面,在亚洲,苏联将逼迫各国具体实现它早就提出的亚洲集体安全设想。但是,在现在的亚洲,对于实现亚洲安全设想来说是障碍太多了,譬如领土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日苏关系,继续保持紧张状态的朝鲜半岛,越南战后动荡的东南亚国家,还有最大的问题即日益深刻的中苏对立,等等。从上述亚洲形势来判断,要使亚洲安全设想成为现实,肯定是遥远的事情。尽管如此,目前促使苏联在外交上必须卷土重来的主要因素大概是两个:(一)激化的中苏对立;(二)美国总统福特的新太平洋主义。
    今年,勃列日涅夫体制的稳定程度,将继去年之后成为人们经常严重关注的目标。去年年底,勃列日涅夫总书记背负着三重苦难,即:(一)生病;(二)农业萧条;(三)对美外交没有进展和欧洲共产党会议推迟举行。
    尽管勃列日涅夫总书记背负着三重苦难,在内政和外交两方面都处于束手无策的状态,政权却没有动摇的样子。这个谜是什么呢?第一是,以一九七二年尼克松访苏为界限,勃列日涅夫总书记已把权力集中在手里,从那以后加强了自己的地位。第二是,目前在党的领导机构内部,勃列日涅夫总书记的地位虽然略微高于其他人,但是没有人拥有显然超出别人一头的势力,实力平衡,所以,谁稍有动作,谁就反而会遭到全体的攻击,而被赶走。这种“侏儒比身高”的情况有互相牵制的作用。第三是,在进入第十二年的勃列日涅夫体制下,由于历来的惰性,安于现状这种贪图“太平”的暮气渗到了党员中间。这样看似乎也是可以的。
    总之,在目前状况下,只要不发生很意外的事态,二月的党代表大会不会实行很大的人事更动,也许自始至终是一次宣传苏联的政策的平稳的大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