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香港《大公报》文章:“九一八事变”的突然袭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9-12-31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二十日刊登关于突然袭击的第三篇文章,转载如下: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夜晚十时半,日本军国主义者在沈阳西北的柳条沟,用炸药炸毁了一段铁路路轨,并立即以此为借口,进攻沈阳,当晚十二时半攻占北大营,拂晓占领全城,这就是历史上闻名的“九一八事变”。这一次事变,也一样是一次典型的突袭侵略。
    “九一八”的突袭,可以用当时的兵力对比作证明。据事后统计,当时侵驻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为两万余人(如连在乡军人统计在内,约为四万人),中国方面的兵力则六倍于此,共约十八万人,且有飞机两百六十余架。事变的直接策划者板垣征四郎鉴于以少对多,于是用突击的方式下手。事变发生后,由于蒋介石下令采取“不抵抗主义”,转眼之间,白山黑水东三省便全部遭到践踏。
    “九一八”的突袭,也可以用当时的外交烟幕作证明。当时在南京身为日本驻华公使的重光葵(后来出任外相,代表日本在密苏里舰上签降),宣称准备与宋子文在九月二十日乘船北上,前往东北,处理两国间悬案。另外日本驻沈阳总领事林久治郎也在沈阳与汤尔和举行会谈。然而就在重光葵宋子文购妥船票,即将登船之际,“九一八事变”便爆发。
    “九一八”的突袭,还可以用柳条沟炸轨事件作证明。关东军当时在东北利用各种手段制造事件,或进行暗杀,或进行挑衅,已是屡见不鲜。一九二八年六月的皇姑屯炸火车事件,将张作霖(张学良之父)当场炸死,乃是关东军所为。一九三一年八月出现的所谓中村上尉失踪事件,也是关东军所干。中村事件发生之后,关东军将责任推到中国方面,作为要挟,成为“九一八事变”前夕的悬案之一。而作为“九一八事变”导火线的柳条沟炸轨事件,也是同样货色。
    柳条沟炸毁事件发生后,日方一口咬定,是中国方面炸轨滋事。但事隔近四十年,有许许多多人证物证,说明这是关东军的密谋布置。日本一九六三年出版的《太平洋战争之路》一书且更进一步说明,“九一八上午,川岛(日军铁路守备队中队长)率部下向文官屯南(即柳条沟),河本率松冈军曹等七八人,将预置于铁轨两侧的炸药爆炸之。”炸轨事件既是预谋,那么不问自明,“九一八事变”也是经过详细策划以后才展开突袭的。据经常随侍日皇的木户幸一在《木户日记》中写道:“一九三一年六月二十三日,从西园寺公秘书原田男爵处得悉,青年军官将在满洲(即东三省)制造事变。”另外,在东京国际法庭上的许多证词,都指明日本军方在人事、经费、计划方面,对于“九一八事变”作了详细部署。
    话虽如此,日本仍有一些人在谈论“九一八事变”时,为日本政府推卸责任。他们异口同声,认为当时日本政局已越出常轨,政府控制不了军部,军部控制不了关东军。
    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在他的新著《日本的历史》一书中,对此加以驳斥。他指出,在一九三一年七月时,日本陆军省发表包括增兵朝鲜的军制改革案,接着又改变关东军配备,使其进入临战体制。到了八月四日,陆军省又召开了师团长会议,陆相南次郎在发言中又暗示将用武力解决“满蒙问题”。
    军方如此,政客们又如何呢?在“九一八”前夕的八月底,日本首相若槻将准备在执政的民政党大会上发表演说草稿提出阁议,要求审阅通过,里面就提到,“对中国问题处理,必须敢然奋起,国民对此不得懈怠。”另一个在野政党——政友会在八月三十一日听取的报告也说,“如取得日中关系合理地位,确信必须发动国力。”这些话,分明就是武力侵略的另一种说法,政客的想法与军人的想法并无不同。
    历史学家井上清对于“九一八事变”发生的真正原因作了一番分析,指出关键在于当时的日本经济情况及军火生产。一九二九年西方发生经济大恐慌,也为日本带来了极大危机。日本工业生产分别下降三成到七成,贸易输出减少三成七,输入减少四成,失业人数高涨,购买力大跌。一九三○年秋天稻谷大丰收,米价却陡降一半,造成了“丰收饥馑”。与此同时,金融垄断资本空前发展,陆海军军费剧增,生产坦克、舰艇、飞机的重工业羽毛已丰。一九三一年春天,日本首次生产重轰炸机,同年夏天,用日本自制坦克配编起来的机械化兵团首次出现。经济要寻出路,军备又有提高,就在这些背景之下,“九一八事变”出现了。
    在历史上,用侵略和战争为陷于衷退和萧条的经济寻找出路的例子,“九一八事变”的突袭也是一个典型。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