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苏召开会议会使中苏关系走向分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5-03-02

    【共同社东京二月二十八日电】特派记者小松伦敦二十七日电:
    伦敦人士推测说,将于三月一日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共产党协商会议,归根到底,将会迫使苏联陷于困境。苏联的新领导人所以不顾中国共产党和中共派各个党的反对,决心召开会议,大概是因为他们考虑到,如果再延期召开,就会使苏联在共产党阵营内部的威信低落,特别是会进一步助长共产党中国在不发达地区的发展。
    但是,如果象赫鲁晓夫所计划的那样,举行一次目的在于开除中共的会议,就不会有很多的代表参加,排场也不好。因此,苏联无可奈何地把这次会议改为协商会议或座谈会形式的会议,总算做到召开会议的地步。
    但是,可以认为,肯定无疑的是:不论是座谈会,或者是低级会议,召开中共派一直坚决地反对的会议这件事情本身,就会使中苏两国向着分裂的方向前进一步。伦敦人士大体一致的看法是,尽管赫鲁晓夫被赶下台,但是中苏对立不但没有消除,甚至可以说,丝毫没有缓和。这种情况,从双方最近的言行,也可以看得很清楚。
    不错,互相谩骂的情况,虽然显著地减少,但是一遇到越南战争、召开共产党会议这样一些具体的问题,双方的潜在的对立立刻会公开表露出来,这是惯例。苏联方面由于国内的压力,采取着稍稍和解的态度,不过,关于通过同西方合作而实现和平共处的争论,一步也没有退让。
    另外,在越南问题上,苏联企图使美国打消采取危险行动的念头,而中国则仍然想使美国进一步陷入泥坑,用武力对付美国的武力。看一看在苏联召开筹备会议之前,《人民日报》指责苏联新领导人奉行“没有赫鲁晓夫的赫鲁晓夫主义”的事实,也就可以清楚地了解这一期间的情况了。
    苏联领导人也不认为中国的这种态度会很快地有所改变。而且,同毛泽东主席进行了会谈的柯西金总理在莫斯科承认中苏对立的严重性说,真正建立同志式的关系,是一项长期的困难的工作。
    可以认为,因为会议是在这种气氛中召开的,所以苏联一方面要竭力避免指责共产党中国,另一方面将使人感觉到苏联路线是正确的,以便准备在日后进行摊牌。但是,问题在于,出席会议的代表团对此将会表示什么态度。当然,代表团几乎全都是苏联派,但在同时,他们将会利用中苏的对立,向苏联索取自由,不断地要求苏联表明已故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陶里亚蒂所谓的苏联的坦率态度。
    因此,人们对于这次会议会不会成为苏联所希望的那种平稳的亲苏派团结的会议,表示非常怀疑。
    【本刊讯】南《战斗报》一日以《十八个共产党的协商会晤》为题刊登该报记者二月二十八日发自莫斯科的一则消息。
    消息说,“据悉,在一些党代表团之间的初步会晤过程中,占上风的意见是,莫斯科集会不必为今后的国际会议准备文件草案,人们列举不这么做的理由说:在党与党之间对于不久后召开国际会议是否合适存在分歧,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中积存着一些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以及在这种情况下召开国际会议有挑起运动正式分裂的危险。”
    【共同社东京二月二十八日电】特派记者杉田莫斯科二十八日电:
    据塔斯社二十七日晚上的消息说,包括苏联自己在内,将有十九个国家的党代表参加会议。另一方面,接到邀请而不参加会议的有阿尔巴尼亚、中国、北越、北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罗马尼亚七国。
    从上述经过情形来看,也可以知道,这个会议没有力量能够通过决议和宣言,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发号施令,归根到底,可能会成为一次就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问题进行象字面所表明的那样“协商会晤”。
    因此,这个会议的成就,恐怕顶多也不过是通过一项强调共产主义运动团结的呼吁书而已。
    【美联社莫斯科二月二十八日电】(记者:布莱德歇)《真理报》列举了十七个党的四十七名代表。它还列举了美共的三名观察员。
    此间有人猜测,这种观察员地位是为了使美共不必承担执行这些代表们的决议的义务,以回答美共在美国国内面临的法律上的下列指责:它是某一个外国的代理人。
    共产党人士说,许多代表到这里来只是因为苏联作了撤退,不再坚持现在要为召开世界会议作准备。
    苏联现在的方针是“力求结束世界共运内部的公开讨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