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西德医学家研究出一种诊断肝炎的皮肤试验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5-02-09

    【本刊讯】美国《医学论坛报》一九六四年九月二十一日报道:西德医学家埃森和伦布克研究出了一种诊断流行性肝炎的皮肤试验,此试验是在皮内注射肝炎抗原,曾在二十四个患者身上进行试验,阳性反应为百分之四十二。
    在急性肝炎的恢复期与临床治愈的病人中均获得阳性结果。有一个女病人进行了三年试验,在肝炎发作后九个月仍然为阳性反应。
    大部分是阴性反应,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与试验无直接关系的因素所致。其他因素如血清学上不同的肝炎病毒株、抗原太弱或注射不适时也可能有关。
    研究者制备抗原的方法如下:将肝炎病人的大便悬浮液注射到孵育九天的鸡卵中,接种后再孵育五天,然后用冰冻法杀死之。分别收集绒毛尿囊膜、胚胎与卵黄囊、尿囊液与羊水。将绒毛尿囊膜、胚胎与卵黄囊分别加水研磨。将这些匀浆与尿囊液及羊水一起混合,加二
    ——三倍体积的甘油与百分之零点五石炭酸溶液,置于徐沸的水中加热八小时。去除较粗的片,将有些混浊微带粘性的残留物制成五种稍有不同的肝炎粗抗原。
    此外,研究者还用脂溶剂处理抗原,制得了一种耐热的提取液。还没有完全确定这种“脂类—抗原”的特性,加热摄氏一百度八小时不受影响,很容易用氯仿或乙醚处理粗抗原而提取制得。
    研究者应用了粗抗原、脂类抗原与“对照物”(由不接种病毒的鸡卵制得)。他们曾在二十四例肝炎病人与三个健康人身上试用这种抗原制剂。有时还在同一个病人身上进行了不同制剂的试验。
    对每个受试者皮内注射零点二毫升抗原。在注射后五、十、三十与四十分钟进行观察,然后每隔二十四小时进行观察,历七——十日。
    埃森说,在某些病例中注射后数分钟内即观察到早期反应,但这些反应一般即消失。真正的阳性反应是注射后一——二日在注射部位持续出现很典型的丘疹,有一压痛的红肿块。
    由绒毛尿囊膜所制得的抗原所产生阳性反应数最多。某些病例对由尿囊液、胚胎、卵黄囊与羊水制得的抗原也能产生阳性反应。
    健康的对照者对注射的抗原均不显阳性反应,注射后也无任何肝炎的症状。对二十四例肝炎患者进行注射,并不影响其病程与恢复。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