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台报报道:贫困凄惨的台湾艺人的几幅缩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5-02-06

小提琴手李泰祥:失业潦倒,小提琴都是借人家的,甚至连条棉被也没有!
    【本刊讯】台湾《联合报》六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报道台一小提琴手的遭遇,摘载如下:
    李泰祥今年二十四岁,他是台东阿眉族人。他自从走进台北,几年来,传出许多挣扎、愤怒与悲凉的故事:
    他失业潦倒,睡在台北国际学舍一间乐器贮藏室的乐谱架上;
    他是国内一流的小提琴手,却没有一把属于他自己的小提琴;
    他穷得腰无分文……
    李泰祥的作品很多,大部分是小提琴曲。有一首小提琴与钢琴合奏曲《年舞》,前年参加作曲比赛,获得第二名。不过,那次比赛,并没有选出第一名来。
    他穷得连条棉被都没有。他的棉被、乐谱、小提琴,都是被水冲走的。他怀念那些被水淹的破烂,写过一个水淹调,乐谱上尽是狂风、暴雨和呻吟的音符。
    他实在是需要一个能够混个半饱的职业。……
    他借了一把小提琴,A弦和D弦都断掉了,没有钱买,于是重复练习巴哈的《G弦咏叹调》自娱。作曲家李如璋:囊空、妻病,子女嗷嗷待哺!
    【本刊讯】台湾《联合报》十二月十一日报道一作曲家情况,摘载如下:
    把李如璋谱进“这一代的旋律”中,可连篇累牍,仔细描绘;但若用几个简单的字汇,也一样能把他勾划出来。
    ——那是一种遭受现实生活鞭挞的痛彻心肺的感觉!而且充满在他的音乐生活中每一个小节。
    李如璋自从学习音乐,敲响第一个音符,之后就一连串都是苦难的旋律。
    他是日本著名音乐家池内友次郎的学生,毕业于东京日本大学艺术部。
    听李如璋的作品,他在“这一代的旋律”中,可能是最具才华的作曲者之一。
    李如璋今年四十一岁,从日本学成回国后,一直是过着极艰苦的生活。
    他一度卖油维持生活,而一直等到把老本赔光,这才恍然大悟,他并不配做任何买卖。
    此后,他潦倒穷困,就只好靠着教授钢琴、零零碎碎的出卖自己。
    这最近的一些日子,恐怕是他有生来最黑暗与难熬的一段了。他躲在家中——囊空、妻病、而有七个子女嗷嗷待哺!
    他教琴、作曲,但是跟另一个作曲者阿眉人李泰祥一样,竟始终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乐器。聋哑画家陈庭诗:到处受欺骗,卖画不能维生,连到郊区的车钱都没有!
    【本刊讯】台湾《联合报》十二月九日报道台湾一画家贫因境遇,摘载如下:
    陈庭诗搞现代版画,他是艺坛上公认为最具创造性的版画家之一。
    这些年来,他的生活始终不能安定下来。他目前住在一间破败的阁楼上,床边是一面似窗非窗的破墙——风摇、雨漏、早晨射不进太阳,傍晚则满室落寞的黄昏……
    谈起这位聋哑画家,尽是难以下咽的滋味。他是那么孤独、沉重,而喊不出任何声音来。
    这是最新的一个故事:前几天,陈庭诗拿出身边最后的一点钱,把一部分作品寄到意大利参加画展。从此他腰无分文。他要到郊区去看一个画家朋友,因为没钱买车票,竟只好徒步走去。
    陈庭诗是福建长乐人,今年四十八岁,搞现代版画,可以说是年龄最大的一个了。
    但是他先天上的缺陷,使他到处受人欺骗。
    陈庭诗依靠卖画生活,是混不饱肚皮的。影剧工作者谭汶:失业后贫病交迫,惨死台北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六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报道:
    台湾《联合报》载称:“终身从事影剧工作的老牌剧人谭汶”,“在贫病交迫的境况下”死于台北。
    该报说,谭汶今年五十二岁,湖南长沙人,毕业于山东实验剧院,曾参加唐槐秋的“中国旅行剧团”;十余年前到台湾,先后在“康乐总队”、“中制”、“台湾制片厂”等单位担任编导,一九五九年被“台湾制片厂”裁遣,从此失业,情况一直不佳,除了偶尔在影片及话剧中饰演小角色外,生活完全依靠其妻沙利文在“台制”基本演员的一份微薄薪水维持,最近两三年来,谭汶夫妇生活更见艰苦。
    该报说,谭汶身后十分萧条,其妻沙利文哭泣着说,谭汶“是在贫穷煎熬下郁郁死去的”。
    该报说:不久前,谭汶觉得身体时时发烧,到医院透视,始发现双肺已溃烂,病情十分严重;自上月十七日起,即陷入昏迷状态,他在医院没有钱注射贵重药品,只靠葡萄糖维持生命,到本月二十五日终致气绝惨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