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日本电影业面临困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3-07-30

    【本刊讯】香港《新晚报》6月30日登载一篇文章,摘要如下:1959年最高峰
    日本的故事片产量,1957年度为四百四十三部,1958年五百零四部,在1959年达到最高峰——五百五十四部以后,就急转直下了,1960年减为五百四十七部,1961年跌到五百三十五部,1962年进一步下降到只有三百七十五部。走下坡临困境
    这几年来,日本电影业惯于用“斜阳化”这个词儿来形容它所面临的困境。
    日本电影业的“斜阳化”——从逐渐走下坡路到目前危机深重,不仅表现在各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总量猛跌方面,还在电影观众人数直线下降方面显示出来。
    至于日本电影院的数目,近几年来有减无增。据日本电影制作者联盟统计,1961年10月日本电影院的总数是七千二百八十一家到了1962年9月,只剩下了六千四百七十四家。也就是说,在这段时期中,有八百零七家(占总数的11.1%)电影院倒闭。去年,平均每两天日本就有三家电影院“执笠”,被改为修理汽车场,乒乓球场或其他有利可图的场所。
    在市场日益缩小的情况下,各大制片厂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战后十多年间,“松竹”、“东宝”、“东映”、“大映”、“日活”、“新东宝”等六家大制片厂,一直垄断着日本电影市场营业的96%以上。它们从1958年9月起,竞争趋于表面化,在经过激烈鏖战之后,到了1961年夏天,“新东宝”终于败下阵来,宣告解体。五大厂也不妙
    可是,剩下的五大制片厂,日子过得也并不怎么美妙。去年1月到9月,它们的配片的总收入是二百一十四亿日元,比前年同期的收入减少了约10%。挤敌手亦无用日本五大电影制片厂的老板,虽则把一个“敌手”挤垮了,可是面对着自己黯淡的前途,也不免发出悲鸣。
    造成“日本电影业斜阳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要是:大制片厂为了追求利润,粗制滥造;为了迎合观众,影片内容越来越庸俗低级。“太阳族”、“新浪潮”以及模仿美国“牛仔片”所摄制的被日本人民斥为“不是影片的影片”和“无国籍的影片”等等,遭到广大观众的唾弃。
    另外,在日本通商产业省的“电影白皮书”中,还提出了以下两个原因:(一)由于电视的盛行,造成了电影观众的减少;(二)贸易和汇兑的“自由化”,给电影制片业带来了不利影响。(文内小标题是原有的——本刊编者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