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北京BOBO一族的文化追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11-29

    【香港《亚洲周刊》11月25日一期文章】题:北京“小资”的文化底蕴(作者 周庆安)
    北京“过客酒吧”的老板“小辫儿”把自己的第二个酒吧开到了北京后海的一座小岛上。晚上8点以后,伴随着周围湖面上流动的灯火和船影,酒吧常常客满(见图)。“来的多数都是外国人和懂得生活情调的中国人”,小辫儿说,“但是他们都不愿意被叫做‘小资’,他们倒愿意叫自己‘bobo’”。所谓bobo,是资产阶级(bourgeois)和波希米亚人(Bohemian)两个词合成,指的是既讲究生活品位,又崇尚自由解放。
    北京什刹海又称后海,在满清时期曾是文化人聚居区,在火红年代曾经是人民公园,名人故居星罗棋布,今天这里已经成为北京都市文化与传统艺术结合的典型环境。小辫儿说:“后海是北京的眼睛,小岛则是眼里的瞳孔。我们在后海享受生活,也就是在注视着北京的夜晚。”
    咖啡厅、酒吧、健身、野外活动,这一切都成了北京“小资”或者“bobo”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北京“小资”追求生活质量,愿意阅读昆德拉、卡尔维诺、张爱玲的小说;看王家卫、侯孝贤、布努艾尔的电影;吃哈根达斯冰淇淋;喝卡布奇诺咖啡;能了解名牌服装的正品与副品的异同,愿意花钱在自助旅游上。伴随着这些高素质的追求,传统的消费场所也发生了变化。
    “‘小资’在大陆一直都是一个不好的词,”今年27岁的王芳说。她是北京一家时尚杂志的编辑,她出生的那个年代,人们都把艰苦朴素作为道德的制高点,“小资”被认为是搞资本主义。“不过今天北京满大街都是‘小资’,不管每个月赚的钱多钱少,都一样乐于享受生活。”尽管仍然对儿时的艰苦朴素记忆犹新,不过王芳这一代的生活已经在执行着“小资”的风尚了。
    北京三里屯是北京的“酒吧一条街”。从1998年开始,三里屯酒吧一条街才逐渐形成了规模,人们选择来酒吧,就像来看一场电影一样。
    任职于北京的一家广告公司的余敏却不喜欢三里屯的酒吧,她觉得那里太吵。余敏是一个文静的女孩子,她喜欢一个人或者和朋友一起去咖啡厅坐坐。 
    与传统意义上的“小资”有所区别的是,北京的“小资”多了几分粗犷和豪放的气质。他们更愿意把自己放逐到北京厚重的传统文化和中国西部神秘的自然生活中间,这是江南水乡所培养不出的情调。编辑王芳和“过客酒吧”的老板“小辫儿”则更代表了这样的一类人,他们不满足于城市夜晚的轻歌曼舞。
    “小辫儿”的“过客酒吧”就在北京的胡同深处,租用一个四合院,院子里到处都可以看见老北京的石鼓和窗棂。王芳是这里的常客。酒吧老板“小辫儿”曾经几次作为艺术系的学生和画家进入西藏,骑着自行车从格尔木一直到拉萨。今天他自己的咖啡馆,仍然经常能够看到西藏风情的挂饰。
    目前在北京,中等收入以上并且对生活品质有较高要求的人群正在逐渐加大,他们占北京市固定人口的1/10。而这些人所带动的文化品质追求,将融进北京传统的皇城文化和现代都市的文化之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