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法报报道 中国第五代电影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5-30

    
    【法国《解放报》5月8日报道】题:毛泽东时代后的第五代电影人
    北京电影学院82届毕业生毕业20周年大聚会在中国颇受关注。这一届毕业生的组成确实好像电影节的排行榜,有全球最著名的中国电影人张艺谋和陈凯歌,还有导演田壮壮、李少红、何群,摄影师顾长卫,演员张铁林和张丰毅……这是中国当代电影史的一页,它在82届毕业生、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第五代”的身上集中地体现出来。
    适逢其时,张艺谋、陈凯歌和田壮壮正准备推出新作,这将显示出他们是否仍然处在艺术的巅峰。中国媒体已经发问,等到30年聚会时,要看看公众是否依然关注他们这一代电影人。因为他们已经受到新一代电影人的冲击。尽管如此,82届还是在不断地取得成绩,为中国电影添彩。
    当时的形势促成了后来的发展。他们1978年走进北京电影学院,是文革后的第一批学员,而当时的中国开始对外开放和经济改革。在经历了红卫兵、当兵或下乡之后,尽管年龄偏大——当时28岁的张艺谋甚至需要免除年龄限制,他们仍旧重返课堂。他们对人生都有了一定的感受。田壮壮回忆说,“我们当时只想好好学习,社会也促使我们朝着这个方向走,但我们并不知道未来会怎样”。
    曾就82届电影人著书的倪震(音)认为,“第五代是文革悲剧的直接产物,这是一份沉重且悲伤的共同声明。这使得他们与前几代电影人不同”。这些大学生也是首次接触到除苏联电影以外的外国电影,如法国新浪潮电影、意大利电影……
    82届毕业生推出的首批电影引起了轰动,如张军钊导演、张艺谋摄影的《一个和八个》标志着彻底放弃使用以往宣传性电影的用语,由此打出了“第五代”的标签。这些电影人在柏林、戛纳或威尼斯电影节上纷纷获得大奖,如张艺谋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陈凯歌的《霸王别姬》等。这一势头持续到90年代初。
    北京一位年轻的影评人认为,“他们是一些悲怆、狂妄自大的人,把爱情和对祖国的爱混为一谈,深受年轻时所接受的理想主义的影响”。一位年轻的电影人也承认,“第五代为中国电影史做出了贡献。我喜欢他们早期的电影,但他们不善于变化”。在他看来,这20周年的大聚会只是一种自我庆贺的仪式,“他们变得怀旧,沉湎于已获得的成功之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