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中国人境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5-30

    
    星期日上午十时,波兰华沙45中学主楼门前,几辆轿车相继停稳,随后走下七八名年岁不等的华裔少年。他们用娴熟的波兰语互致问候,然后来到二楼的教室。少顷,汉语诵读声从教室中传出,孩子们的发音是那么的浑浊不清,偶尔还夹带语法错误,但家长的脸上却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是华沙中文学校经常出现的一幕。说它是中文学校,其实不过是租借当地中学教室开办的中文补习班。这个中文补习班仅面向华裔子女招生,而且不以营利为目的,所有收入用于租借场地和支付中文教师工资,不足部分则由波兰华人联合会赞助。
    岑先生说,现在班里的学生大多出生于波兰或年幼时便随父母离开中国,他们已基本适应波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作为父辈,尽管不指望子女能够完全理解他们当初创业时的艰辛,但起码应该让孩子们知道他们具有中国血统,让他们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并为作为中国人感到骄傲。
    一旁的老何说,我和夫人平时在家说汉语,即便这样,女儿更愿意用波兰语同我们交流。所以无论多忙,我都要送女儿来学校上课,无非是想给她创造一个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
    说话间,补习班课间休息。岑先生的两个儿子从门口挤进来,用波兰语大声喊叫着要和他比赛乒乓球,老何的女儿则缠着父亲买可乐。岑先生闻毕挥拍上场,老何则忙不迭地应付着“刀不拉”,“刀不拉”(好)。看来,孩子们表达母语的环境目前仅局限在两小时的课堂里。可怜天下父母心,岑先生和老何的子女何时才能真正理解父母的这片良苦用心呢?
    十年前席卷东欧的打工潮造就了波兰的第一批中国移民。十年来,他们的子女在父辈的打拼中渐渐成长。
    18岁的小胡比实际年龄成熟得多。1米84的个头,黝黑的皮肤,说起话来瓮声瓮气,活脱一个北方少年憨厚老成的模样。别看他年纪轻轻,却已是在波兰逗留8年之久的“老”人了,以至许多汉语词不得不借助波兰语和英语表达。
    小胡的父母在国内曾是教师,八年来无论生意多么难做,父母对小胡的教育未曾松懈过。小胡也很争气,不仅迅速过了波语关,还在美国学校熟练掌握了英语,并凭借实力考取了重点国立高中———哥白尼中学。当然,令小胡父母备感骄傲的还是他年初顺利考取波兰全国最好的理工类院校——华沙理工大学。
    当我在华沙理工大学如约见到小胡时,他刚刚和同学们上完大课。谈话时他不断看表,并提醒我一会儿要去图书馆借书,因为即将进行学期考试。谈到今后打算时,他表示要继续学习,并对一些华人子女中断学业过早经商表示遗憾。“波兰的失业率这么高,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别想找到好工作。”他说,父辈靠辛勤劳动打拼出一片天地,而我们这一代更需要知识。只有具备知识,才能彻底改变中国人在国外的境地。(摄影 万方)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