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斯蒂格利茨呼吁 ‘肥水’莫流美国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5-04

    
    【法新社东京4月22日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今天呼吁,亚洲国家以自身的货币一体化抗衡美国对国际金融体系的控制。
    这位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说,金融体系“有很强的不稳定倾向……这种制度本质上容易出现危机”。它迫使除美国以外的所有国家不断增加外汇储备。
    这位美国经济学家说,这种外汇储备通常投资于美国的短期国库券,它刺激了美国的过度消费,促使资本从穷国向世界上最富的国家转移。
    斯蒂格利茨在日本经济产业省下属的经济产业研究所组织的关于亚洲经济一体化的研讨会上说,一个“亚洲货币安排能成为一个新的全球机制的基础,最好是从这里开始,因为这个地区的国家握有大量的外汇储备”。
    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共有2万亿美元的储备,东亚国家占一半以上,其中又以日本和中国为最多。
    斯蒂格利茨说,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被迫储备如此大量外汇的机会成本非常之高。他指出,美国短期国库券收益率目前为1·75%,而如果一个亚洲国家将这笔钱投资于国内经济,回报率在10%至20%之间。
    这位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说:“这实际上使美国得到了好处,因为这些国库券是一种储备———美国因此能以比在其它情况下更有利的条件获得资金。
    他说:“现在你们该明白美国为何如此偏爱现行金融体系、主张资本自由流动了吧!
    “我们有一种非常奇特的体系———理论上富国应向穷国输送资本,但在目前的体系中,却是穷国向富国输送资本。”
    他说,全球外汇储备每年增加1500亿至2000亿美元,这些都是“不能支出的收入”,因此容易引起“通货紧缩趋势”。
    他说:“在目前的这场经济衰退中,这一点已经显而易见,但通货紧缩的影响通常只是由美国消费者的高消费来抵消。”
    替代办法是设立全球储备———“一种全球货币”,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原则操作。
    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高峰期间,东亚国家希望将它们的外汇储备储存于一个亚洲货币基金组织,以防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遗憾的是它受到了美国财政部的压制,”斯蒂格利茨说。
    加强亚洲货币一体化将会加强亚洲“抗衡美国控制”的前景。然而斯蒂格利茨告诫说,“不应把货币一体化看成一个目的,而应将它作为一种手段,借以追求更高的生活标准和社会公正,促进经济与政治的稳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