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阅读
  • 0回复

巨龙腾飞 众虎繁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5-01

    英刊文章说,中国大陆企业迅猛发展是东亚经济“小虎”的公司接连遭受的第三次冲击,也是最大、最持久的变革催化剂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4月27日一期文章】题:巨龙腾飞,众虎繁忙
    中国大陆企业迅猛发展是邻近国家与地区的公司接连遭受的第三次冲击。它们是如何适应这些冲击的呢?
    作为服装零售商,佐丹奴国际有限公司的经营模式富有西方特色,它主要卖的是品牌,靠提高“资产周转率”(指销售额与可用资产总额的比率)和哈佛大学商学院所推崇的其它管理比例来赚钱。
    东亚地区经济“小虎”的传统公司通常没有品牌观念,经营模式的基础不是在固有资产上提高销售额,而是进行资产交易———购买房地产或其它商品,一有机会就卖出去,从来不考虑实行特许专营。公司由谁创办就由谁控制,一次只做一笔生意。
    假如说这种经营模式现在逐渐被抛弃,代之以佐丹奴所采取的那种经营模式,那应当归功于三次强大的经济冲击。第一次是1997年的金融危机———非常剧烈,但很短暂;第二次是去年该地区的西方出口市场突然萎缩———也很剧烈,但现在看来也为期不长;中国大陆迅速工业化是第三次冲击,也是最大、最持久的变革催化剂。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初,东亚诸“小虎”实现工业化,而中国大陆刚刚开始重新步入世界经济。那时,诸“小虎”的商界巨头占据两点优势:一是“小虎”的劳动力成本比富国要低,因此在小至鞋袜大至船舰的制造业领域比西方对手的竞争力要强;二是物价上涨趋势可以预料,资产交易稳赚不赔。香港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新鸿基和新加坡主要银行之一华联银行都是靠通货膨胀起家的。
    20世纪90年代,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前不久又加入了世贸组织,这一阶段宣告结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成本对比不再体现在诸“小虎”与西方之间,而体现在中国与其它所有国家之间。中国制造业的平均工资为每小时60美分,轻而易举就能在竞争中获胜。此外,中国的几乎所有出口行业都生产能力过剩,如今把通货紧缩之风吹向了亚洲其它国家和地区。“亚洲金融危机是一次性冲击,”香港摩根—斯坦利公司的经济师安迪·谢说,“而中国的冲击意味着整个地区都不可能再回到通货膨胀和简单的资产交易。”
    因此,中国大陆给诸“小虎”的许多著名公司带来灭顶之灾。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曾经是台湾石化产业的精英,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是香港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它们都已失去昔日的辉煌。另外一些公司比较敏锐,在东亚地区悄然兴起了一个新的理念:企业重组。
    企业重组主要有三种形式,两种比较容易但要靠机会,一种比较艰难但意义深远。前两种都是公司从母体分离出去。就成本而言,这往往意味着把工厂搬到中国大陆。例如,台湾公司的信息技术产品已经有一半以上其实是在大陆生产的。台湾最著名的电脑品牌宏?越来越像是一家总部设在台北的大陆公司。收入方面也发生着同样的变化。例如,韩国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在中国的销售额有望三年内增加两倍,达到70亿美元。
    改变公司灵魂的是第三种重组形式:调整它们在所谓的“价值链”中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是催化剂,但它影响的不是诸“小虎”的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定位,而是它们在第三国市场或本国、本地区的定位。
    贝恩顾问公司的马克·丹尼尔认为,从传统上讲,诸“小虎”的公司擅长“后期”职能如贸易、生产和后勤,不适合从事“前期”工作如宣传、设计、革新和包装。丹尼尔说:“如今中国大陆成了最大的后期工作机器。”这就迫使诸“小虎”的公司打入前期领域。
    一般来说,这意味着把重点放到无形资产上。以半导体行业为例,韩国、台湾和新加坡实力雄厚,但中国大陆正积极地向这个行业进军。那么,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卖的东西还有哪一样是中国大陆的车间生产不出来的呢?公司董事长张忠谋说,是“信任”,对该公司产品质量的信任,还有对该公司保护客户知识产权的信任。有成就的公司往往三管齐下。
    中国迫使亚洲公司开辟的最关键无形资产是“标新立异”。换言之,中国对东亚其它国家和地区经营战略的影响毫无诡秘之处。经济诸“小虎”的公司正在经历美国和欧洲公司也曾经历过的演变。田纳西大学的亚洲企业专家乌莎·黑利说,即使中国大陆不对外开放,诸“小虎”的公司大概也终有一天会开始考虑标新立异。只不过现在的变革不再是一种理想,可以从容不迫地追求,而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事,必须立刻进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