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为钢铁业调整争取时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3-30

   
    【台湾《工商时报》3月27日报道】2001年6月28日,美国政府在钢铁业压力下,决定由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依贸易法201条款对全球20多个出口钢铁到美国的国家进行调查。
    第一阶段的损害调查已在2001年底提出初步结论,并在2002年3月5日由布什总统宣布对主要进口钢材实施为期3年的配额限制,或加征高达8%—30%不等的关税,从3月20日开始实施。这一事件无疑使生产能力过剩、价格低迷的全球钢铁产业雪上加霜。
    近几年在全球钢铁供需失衡下,美国的钢铁业与国际市场逐渐脱节,钢铁工业问题日益严重。在过去的4年中,有31家美国钢铁企业向政府申请破产,占美国钢铁企业的一半以上。这使美国15万钢铁工人中有7万人失业,对共和党选票影响甚巨,驱使布什政府采取强力作为来保护国内钢铁业。
    2001年美国进口的2872万吨钢材中,主要来自加拿大、巴西、墨西哥、韩国、日本、俄罗斯及德国,进口量分别为457万吨、285万吨、283万吨、249万吨、194万吨、170万吨及164万吨。中国大陆和台湾分别出口96万吨、62万吨。
    加拿大、墨西哥与美国同属北美自由贸易区,享有免税待遇;由于美国某些钢厂相当依赖从俄罗斯、巴西进口的散装铁原料,因此允许这些国家每年可以有540万吨铁锭免税进口,超出时才课征30%关税。因此欧盟、日本、韩国、中国等抗议声浪较大,也纷纷向WTO提出抗议,尤以欧盟为甚。
    美国采取进口保护措施,这意味着被挡在美国海关门外的钢铁产品将转向本已拥挤的亚洲钢铁市场及世界其他地方,将严重影响全球钢铁贸易秩序。未来日本、中国和韩国三大钢铁出口国如何消化过剩产品也是国际钢铁市场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2001年全球的粗钢生产能力已达10·7亿吨,实际产量为8·28亿吨。全球钢铁设备生产能力利用率仅为78%,其中欧盟、日本等生产能力利用率更低。
    尽管经合组织各国达成在2005年以前将生产能力由10·7亿吨削减为9·4亿吨的共识,然而其对当前全球钢铁产业的疗效可谓缓不济急,而贸易保护的高墙可能是削减产能最有效的手段。
    贸易保护的高墙使钢铁下游客户的采购成本上涨,对其全球竞争力影响至巨。未来如何兼顾钢材生产业者的生存与下游钢铁制品业者的利益,至为重要。
    美国制定保护政策的做法相当值得学习。例如:在制定国内钢铁厂关税保护壁垒时,允许美国钢厂相当依靠的从俄罗斯、巴西等国进口的散装铁原料每年仍可享有540万吨铁锭免税进口。
    此外在制定保护壁垒后,仍不断对国内钢厂进行检查,从而向钢铁制造业施加压力,促使他们降低人力成本、更新设备来提升竞争力,以便在3年后保护关税取消时,美国钢铁业可以再站起来。
    这种以萝卜、鞭子交互运用教养不争气孩子的方式,是美国政府可以理直气壮将欧盟、日本、韩国等的钢铁产品拒之门外的思考逻辑之一。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