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中国造”造福阿富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2-28

    
        
    在喀布尔,一提起中国,阿富汗人便会不由自主地谈到中国援建的帕尔万水利工程。尽管三十多年过去了,但作为中阿友谊的象征,帕尔万水利工程仍在发挥重要作用——
    从喀布尔驱车大约100公里,就到了帕尔万省省会恰里卡尔。在省会一条主要大街的两旁,建筑虽然都不高,也比较破旧,却十分热闹,各种店铺一个挨一个:自行车修理铺、汽车修配店、饭馆、水果店……小镇因此显得繁忙而充满生机。
    不久,汽车在路边一片土坡下停住,司机说,帕尔万水利工程到了。
    北方联盟大兵守卫
    上了小土丘,看见一条约有二十几米宽的水渠,虽然渠水不很多,却很清。渠岸上,一台已经生锈的大机器“长”在土里,走近了可以看清在机体的一面清晰地写着一排大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抚顺挖掘机制造厂”,生产日期找不到了,但从繁体字可以推断出,它的出厂时间应该是60年代。
    水利工程始建于1968年,彻底竣工于1976年,这台锈迹斑斑的机器至少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它身上的一些弹痕表明,这里还曾经是很好的掩体,它也是阿富汗内战的见证。
    我们很快被一群孩子和成人包围,借助翻译,我和他们攀谈起来。人群中有一位叫阿桑的中年人,是一位农民。他指着身边的几个年轻人和孩子,自豪地说,这台机器比他们都老。他还清楚地记得,当时中阿两国工程技术人员在这里施工时,镇上的人高兴得像过节一样。他当时才15岁,几乎天天都来这里,看着每天发生的变化,直到清清的河水流过来。
    谈起对中国工程人员的印象,阿桑说:“他们都很能吃苦,干活很拼命。对我们很友好,总是微笑。”
    一位名叫穆罕默德·穆赫塔尔的年轻人说,他舅父是看水电站机器的,比较了解情况,他可以带我们去水电站瞧一瞧。
    汽车来到一个大院门口,这座大门不同于阿富汗其它院子的大门,两边是水泥和沙子砌成的方柱,两侧有小边门,特别像七十年代初期“人民公社革委会”所在地,一看就知道是中国人建的。
    大院门由扛着冲锋枪的士兵把守,北方联盟军队在这里驻扎着20名士兵,负责维护当地治安、保护水电站的安全。沿着一条狭窄的、两边是树木和杂草丛生的水泥小路,我们来到了发电站的水轮机房。机房门口堆放着一些旧机器,有一台是已经生锈的水泵,上面用中文写着:“离心式清水泵,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水泵厂制造。 出厂日期:1967年7月。”
    在这里,从水轮机到辅助设备压力信号器等,都有黑漆铝制标牌,上面都印着厂家名称和出厂日期,虽然三十年过去了,这些机器和机器上的标牌却仍然像新的一样——重庆水轮机厂、哈尔滨热工仪表厂、天津市水电控制设备厂、上海继电器厂、沈阳继电器厂……设备来自中国各地的名牌厂家。在异国,看到这些熟悉的字眼不仅感到格外亲切和自豪,而且也深切体会到,为什么阿富汗人对中国人这么友好。
    中国驻阿富汗临时代办张敏与我聊天时曾说,中国当年在援建帕尔万水利工程时所使用的设备都是中国质量最好的产品,中国是真心实意地援助阿富汗。
    守候机房三十年
    阳光下的机房门口,躺着一位留着一脸乱蓬蓬胡须的老人。他身上沾满了土,衣服上到处油腻腻的。他就是在大门口守候了30年的萨义德·阿格哈老人。
    今年75岁阿格哈老人有些耳聋,翻译高声说了半天,他才明白我是中国记者。一听是中国客人,他马上热情起来,乐得合不拢嘴。他领我们到机房旁边的小耳房,拿出一塑料袋干桑葚和葡萄干给我们吃。老人的房间十分简陋,仅有一张床、一个取暖炉和几床被子。
    阿格哈说,他个人当年亲自参与了这个水电站的修建工作,他和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同吃同住,现在仍然记得那香喷喷的中国菜。
    水电站修好后,他就在这里看守机房。30年来,人在机器在,他一直在这里吃住,很少回家,家人经常给他送些衣物和食品。他坚持这样的原则:不允许任何无关人员入内。在老人的记忆中,没有任何士兵破坏过这里的设备,塔利班的士兵曾经驻扎在水电站大院,但他们也没有碰过机房里的机器。
    机房有七八米高,外面涂着米黄色,但是墙上弹痕累累,玻璃碎了不少。可见,这里也留下了战争的痕迹。
    老人带我们走进机房。机房顶上有一台起重机架,一群不知名的鸟在架子上筑了巢。老人说,鸟儿不伤机器,可以为伴,消除寂寞,所以他就没有赶它们走。
    地上的鸟粪、墙上的灰尘和房顶上的蜘蛛网告诉我,这里很少有人光顾,但三台水轮机却依然如新。水轮机外壳涂有灰漆,一尘不染,水轮机上有黑漆铝制标签,上面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水轮机厂”以及“出厂日期1971年2月”等字样,干净得好像刚出厂。阿格哈说,这些机器给帕尔万省人民带来光明,必须让它们干干净净,他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擦这些机器。
    三十年来,即使在炮火连天的岁月,只要潘杰希尔河没有干涸,这里就能够发电。只是由于缺少配件,现在三台水轮机只有两台能够正常运转。老人高兴地告诉我,现在水渠里又有水了,今晚就可以发电。
    帕尔万水利工程竣工之后,不仅灌溉着帕尔万平原2·5万公顷的土地,而且也给帕尔万省的居民提供了饮水,给省会恰里卡尔带来了光明,使这里的数万居民用上了电灯。帕尔万水利工程远近闻名,妇幼皆知。清清渠水作证,恰里卡尔的明灯作证,内战并没有切断阿富汗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期盼中国朋友早日来
    为了解帕尔万水利工程的整体情况,记者随后来到位于喀布尔西郊的阿富汗水利部。水利部水电管理局局长萨尔丹·穆罕默德以及当年参加修建这一工程的水利部技术顾问曼格尔·阿赫曼兹接受了采访。
    在北京时,曾经到阿富汗采访过的同事告诉我,内战期间,交战各方有一个君子协定,那就是任何一方都不能破坏帕尔万水利工程。到底有无此事?穆罕默德说,据他所知,并没有过这样的协议,水利工程不仅没有幸免于难,而且几个干渠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他在桌上打开一张帕尔万水利工程图,用手指着对我说,毁坏最严重的就是横跨古尔班德河上的双管倒虹吸入口。这是帕尔万水利工程的关键项目,它把潘杰希尔河引来的水引入高出河床38·5米的进水口。但是内战中这里被火箭击中过,有些地方已经破损,引水能力大大降低。由于机器老化,缺少配件,位于提水干渠的扬水站目前也无法运转。阿富汗人二十多年忙着打仗了,四个干渠水道淤泥也没有清理过,水流量大大降低。原先帕尔万水利工程的灌溉能力为2·5万公顷,但现在最多也只有1万公顷。
    穆罕默德对帕尔万水利工程的情况了如指掌。他说,这一工程是所有外国援建项目中最大的项目之一,阿富汗无人不晓。修复帕尔万水利工程将有助于恢复这一带的农业生产,从而带动该地区的农产品出口,对帕尔万乃至阿富汗全国都有重要的经济意义。阿赫曼兹接着说,帕尔万水利工程除了发电、灌溉和提供饮水外,还是喀布尔至潘杰希尔公路上的一道风景。他说,“我们盼望中国朋友尽快来阿富汗,帮助我们修复这一伟大的工程”。我想这也是阿富汗人共同的心愿。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