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名著多浪漫 丰碑自长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2-27

    
    法国大文豪克托·雨果
    【路透社贝桑松2月25日电】今天,法国总理利昂内尔·若斯潘率领一支由政治家、作家和艺术家组成的队伍来到维克托·雨果的出生地,纪念这位文学传奇人物诞辰200周年。
    为了在今年竞选法国总统时提高自己的支持率,若斯潘对这位大文豪倍加赞誉。他说:“雨果赞美了传统法国政治认为互不相容的精神:忠诚和公正,大胆与务实,严格和宽容。”
    身为社会党人的若斯潘甚至提出,鉴于雨果“对社会团结的……深刻认识”,雨果假如在世,他可能也是个社会党人。
    在法国,赢得雨果追随者的支持是任何一位总统候选人梦寐以求的事情。雨果在法国就像莎士比亚在英国、歌德在德国一样备受尊重。1885年雨果逝世时,巴黎有200万人自发地参加了他的葬礼。
    雨果不仅属于法国,而且属于全人类。他是诗人、剧作家、小说家、艺术家、翻译家、辩论家和政治家,是浪漫主义的丰碑,时代的巨人。他死后成为第一个葬在先贤祠的伟人。
    关于雨果,最神奇的事情之一就是,即便那些自称从未听说过他的人也知道他的作品,比如《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
    雨果生于1802年2月26日,父亲是一位将军。他的父母在他很小时就分开了。他和母亲迁到巴黎。1817年,他的诗歌就得到了法国文学院的表彰。
    “无知结束之时就是自由开始之日,”雨果写道。他的作品推动了法国社会正义的发展。
    他1829年的小说《一个死囚的末日》从人道主义出发,反对死刑。法国前司法部长、曾致力于在法国取消死刑的罗贝尔·巴丹泰认为,这部书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雨果的一生经历过不少苦难。爱女的早逝曾让他封笔多年。作为一名共和党人,他在反对拿破仑第三称帝的革命失败后流亡国外20年。在此期间,他创作了《悲惨世界》,这部探讨社会正义的巨著感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