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这还是中国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2-27

    中国人的生活质量大有改善,国家的形势变好,但本土商店“克隆”外国商店,中国人“克隆”美国生活,美报问道——
    【美国《纽约时报》2月25日文章】题:别克、星巴克、肯德基,这还是中国吗?
    在布什总统上周访问中国期间,两个大国的领导人客气地就许多问题进行了争执。但是,中国城市里的普通人却发现自己与美国人有许多共同之处,两国人民的生活方式正迅速地接近。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的大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冒出了美国商店和餐厅,包括星巴克、普尔斯马特、必胜客、麦当劳以及Esprit服装店等。新建的住宅小区用上了“橘郡”和“曼哈顿花园”之类的美式名字。人们梦寐以求的豪华汽车是高档的别克车。
    欧洲人也许习惯于把麦当劳的每一个“巨无霸”汉堡包都看成是可怕的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标志,然而中国人大多欢迎这种入侵——事实上他们已经使它成了自己的一部分。
    据北京的零点市场调查公司称,在最近的一项调查中,中国12岁以下的儿童有将近一半人认为麦当劳是本国品牌。就像落在肥沃土壤中的种子一样,每一家新开的西方连锁店似乎都会导致附近出现一群价格稍稍便宜些的本土“克隆”商店。
    零点公司的袁先生说:“如今中国人对美国商业和流行文化有着非常积极的印象。美国产品已经成为弥合文化差异的新途径——这是一种商业外交。”
    现在光北京就有80多家麦当劳餐厅,这个数字在过去两年里迅速发生了变化。肯德基餐厅的数目在过去两年中以每年100家的速度增加,现在全国已达到约600家。
    上海和北京各有20多家星巴克咖啡馆。在1999年星巴克到来之前,很多中国人还从未喝过咖啡。袁先生说:“他们去那儿是为了让朋友羡慕自己,或者是因为这象征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普尔斯马特1997年投石问路,在北京开张了其第一家仓储商店,目前在全国拥有18家商店,并计划使这个数字在2003年年底前达到70家。
    商人高福贵(音)说:“我16岁的女儿想去美国,但对我来说,这没有意义——这里的生活基本上与美国一样。”45岁的高先生正在把国产啤酒和进口葡萄酒塞进自己崭新的越野车里,越野车的车身上印着滑雪健儿的剪影,车座上盖着仿豹皮的套子。
    他说:“现在的生活与10年前相比就像是天上地下。生活质量有了改善,国家的形势变好了,甚至连人们的思想也变了。”
    10年前,没有人会预料到中国城市新兴中产阶级的闲暇生活中会有如此多的美国特色。晚上进酒吧,白天逛购物街、玩迷你高尔夫,冬天去滑雪场,夏天玩水上乐园。
    袁先生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产品和商店赢得了质量上乘和服务好的声誉。但是他又说,在某种意义上实际的产品并不是主要的。
    他说:“美国人在这儿销售的不仅是产品,还有文化,而这种文化正是许多中国人想要的。”
    尽管西方连锁店在茁壮成长,但真正把生活方式的变迁传播给大众的常常是那些像闪电一般迅速出现的仿效外国商店的本土商店。这些商店往往以不大买得起进口货的中国人为服务对象。在普尔斯马特隔壁的京客隆仓储超市属于一个迅速扩张的、名字起得恰如其分的连锁集团:其中的“京”字取自“北京”,“客隆”与“克隆”谐音。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