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中国武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2-26

    【中央社台北2月24日电】全球仅存、“世界第九大奇观”的中国大陆国宝文物——“法门寺”唐代地宫佛指舍利日前首度来台,肩负全程随行侍卫重任的24名武僧,由于他们许多不为人知的神秘面纱,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根据此次来台的中共“公安部”隶属“警卫局”的刘姓高层官员说法,大陆方面之所以派遣武僧随行,24小时保护“法门寺”佛指舍利,主要是十分重视佛指舍利的安全问题,同时考量无价的珍贵国宝,也是全球佛教徒的崇高圣物,完全没有投保所致。
    很少人知道,所谓“武僧”,居然与原始佛教毫无渊源,却和印度佛教中国本土化发展的背景缘由息息相关。
    遍翻汉传佛教历代修订的“大藏经”,列有篇幅可观的“高僧传”,却独独不见“武僧传”。由此可以大略窥出,所谓“武僧”一词,就如同“素食”、登坛受戒“顶烧戒疤”,完全是佛教中国化之后,汉地的巧思发明。不仅中国,就连同属“北传佛教”系统的日本,也有类似“武僧”的“僧兵”制度。其中,尤以日本南北朝武家时期,天台宗的“僧兵”最为凶悍著称。
    印度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同时也是“一花开五叶”的中国禅宗第一代祖师——菩提达摩,原本是南天竺王子出身,梁武帝时透过“一苇渡江”的神迹来到中国。
    尽管梁武帝崇佛甚笃,甚至三度舍身金陵“同泰寺”,但一句“毫无功德”,导致他与达摩“话不投机”;也因此,达摩只好暂时远扬,隐居河南嵩山“少林寺”,后世才有达摩“面壁九年”的传说。
    另一方面,达摩初来乍到“少林寺”,目睹出家僧众身体羸弱、精神萎靡,不堪长时禅坐,于是传授强筋健骨的绝学,这就是所谓的“达摩易筋经”和少林拳法的起源。
    到了唐代,少林寺僧众组成的僧兵,曾经协助唐太宗平定贼乱有功,一举奠定少林威名。此外,明末清初之际,不少抗清志士藉由遁入南北少林寺习拳,作为图谋起义的资本。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