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太阳高能中微子大盘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2-01

    【美国大学每日科学新闻网站1月29日文章】题:发现太阳生成了多少高能中微子
    中微子是宇宙中最小的粒子之一。同时,中微子也是令物理学家们最感到困惑的问题之一。
    过去三年中,在日本和加拿大巨大的地下实验室工作的科学家们在了解中微子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
    目前,华盛顿大学研究粒子加速器的研究小组获得了其他的重大发现,他们以极高的准确度确定了太阳核反应生成的高能中微子的数量。
    研究小组负责人、华盛顿大学物理学教授库尔特·斯诺弗说,他们已经发现太阳产生亚原子粒子的聚变速率比人们以前料想的高17%。他还补充说,和旧标准15%的误差相比,新数据的误差在3到4个百分点之间。
    这些发现意味着太阳产生的高能中微子(能量最高的太阳中微子)比科学家们以前的预测多17%。
    中微子有数个自然来源。高能中微子产生于太阳系之外的宇宙射线,而太阳中微子的能量较低。
    不管通过何种途径,粒子有三种类型———物理学家们称之为“味”——电子、μ介子和τ介子。被称为不育中微子的第四种类型,可能也是一种因子。
    日本神冈宇宙射线研究所和加拿大萨德伯里中微子研究所过去三年中进行的实验表明,这些粒子可以在“味”之间转变,证明中微子具有质量。
    对试图寻找宇宙“失落的质量”的科学家们来说,这一发现非常重要。这一质量被认为产生于创世大爆炸,但是直到现在,这一点还没有解释清楚。
    和太阳中微子相关的物理学问题已经存在了二十多年。1965年,在南达科他州开始的一项实验证明,粒子一直在不断轰击地球,但是,轰击水平远比预想的要低。
    斯诺弗说:“人们并不知道如果太阳产生的中微子数目的计算出现错误,是不是因为实验有问题,或者有第三种可能———太阳产生的中微子改变了自身特性。”
    加拿大萨德伯里中微子研究所和日本神冈宇宙射线研究所的实验共同证明,第三种可能性是正确的原因之一。所有的太阳中微子从电子“味”开始,但是这两项地下实验证明太阳中微子中的一部分转变成了μ介子和τ介子变种,太阳产生的这三种变种的总量几乎达到了物理学家们期待的水平。
    由其他研究机构计算的太阳中微子产生率是根据太阳温度,用作燃料的铍、氢、氦等元素的数量,以及元素相互结合速率,包括铍—7和氢的聚变速率测算出来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