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本报记者发自阿富汗的最新报道 喀布尔生活万花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1-03

    没有战争的喀布尔虽然千疮百孔,但却是平静的。2002年元旦清晨,太阳从雪山背后跃出,阳光温暖了整个城市。在这和煦阳光和湛蓝天空下,喀布尔人开始了新的一天的生活。
    穿衣:市场充斥二手货
    除了阿富汗传统服装外,喀布尔街头小贩叫卖的西服、夹克、棉毛衫裤绝大多数都是二手货。式样和质地较好的衣服,熨平挂好,倒也有模有样。其他一些内衣内裤,则或挂在栏杆、车把上,或乱堆成一团,供人们挑选。
    这些旧衣服的具体来历不得而知。但据知情者透露,其中一些是从发达国家辗转“流”过来的。衣服在小贩手里经过了漂洗,虽然看上去比较旧,但还算干净。而且,据一些小贩反映,现在这种服装买卖都还挺红火,他们正准备多进些货。
    兴许是一种风俗抑或习惯,很多阿富汗男子都穿凉鞋,一些人即使是穿皮鞋也都不穿袜子。有时寒风刺骨,他们却依然行走自如,让我们这些“老外”自叹弗如,并戏称他们是“赤脚大仙”。
    大街上的成年女子基本上都着罩袍。罩袍大多是蓝色,从头到脚将妇女团团裹住,只留下眼睛处一块网络。与一家卖这种罩袍的小贩聊天,被告知这种罩袍的面料都是从韩国进口,摸上去滑溜溜,非棉非丝,估计是化纤一类的东西。着罩袍一般是普什图族人的风俗,塔利班攻占喀布尔后,推行极端主义政策,所有妇女都被迫这般打扮。所以大街上凡是妇女几乎千人一面———只见罩袍,不见庐山真面。
    问及为什么还不除掉这些罩袍,一些女子称,这是一种传统,她们喜欢这样;另一些人则说,在塔利班5年统治下,强制也就变成习惯了。还有相当一部分妇女表示,她们对现实持观望态度,生怕马上除掉罩袍会给自己带来不安全感。
    在阿富汗,孩子们的服装五颜六色,但也最肮脏。在许多地方,一对夫妇有六七个孩子是很正常的事,孩子多了,吃饭穿衣都成了问题,衣服自然也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许多孩子衣服上连泥带灰,补丁摞补丁。战争造成了大量的孤儿,不少孩子被迫流浪街头,靠乞讨、擦鞋、打零工度日。许多人衣不裹体,即便有衣服,也是脏脏的,看到外国人,他们又特别喜欢靠近,常常是蹭得你衣服上面黑斑点点,让你又可怜又烦恼。
    吃饭:集市有货价格贵
    从表面上讲,喀布尔供应还算充足,在一些大的“巴扎”(集市)区,货摊一个挨一个,虽然混乱,品种倒也琳琅满目。但食品价格之高,令人咋舌。比如鸡蛋,最近这两天,大约2000阿富汗尼一个。折合成人民币,一个鸡蛋大约值一元钱!
    在喀布尔的一个感觉,就是美元不值钱。有一段时间,美元与阿富汗尼的汇率是1:20000,现在则为1:12000左右。但不管怎样,100美元在国内的购买力,在这里最多只相当于25美元。美元不值钱,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食品短缺。世界粮食计划署不久前在喀布尔分发粮食时,外面等候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许多排队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现在持家艰难,因为物价太高,工作难找,收入太少。
    相对于食品的高价,这里饮水不需要钱。但喀布尔是一个缺水城市,喝水也就成了一个大问题。由于连年战乱,自来水系统早已被破坏,因此,市内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深水井,哪家需要水,就自己前往打水。打水多是孩子们的活,在市区采访,就经常可以见到等待打水的孩子,然后或提或背或挑回家。孩子们大多是刚上学的年龄,但许多人稚嫩的肩膀已经磨出了厚厚的老茧。这是战争带来的苦难,孩子们承担了太多非他们年龄所能承担的辛劳。
    住房:危房多多条件差
    在喀布尔的许多街道,都有战争留下的残垣断壁。喀布尔以前最大最繁华的贾达大街,更是十室九空。一些即使勉强生活在那里的人,也须提防随时可能出现的房屋坍塌的危险。
    在喀布尔郊区,根本谈不上有水电供应,冬天取暖成为许多家庭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在喀布尔,取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用柴油,因为喀布尔根本没有煤。但柴油费钱,因此只是极少数富裕的人采取这种方式。另一种就是靠燃烧木炭或木柴取暖。在一些“巴扎”,卖炭的老人随处可见,还有一些卖木柴的小贩。很多木柴都是由大树劈成,让人看了深感可惜。
    当地人介绍,喀布尔以前绿树繁茂,景色秀美,但现在却是枝叶稀疏,很多地方是只见树根,不见林木。
    在喀布尔,生活最艰苦的是一些流浪到此的外地难民。以前的苏联大使馆现在就被一些从北方来的难民占据着。当初的办公楼、住宅楼、招待所,如今挤满了人家;原来的车库,也已被土坯墙围起,成了住人的房间。据难民营“头人”拉马扎·汗介绍,在这里至少居住着4000个家庭,约3万人,一家十几口人往往也只能挤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
    我们到这里采访时发现,整个建筑黑迹斑斑、人畜混杂、臭气熏天,饮水、食品基本上都靠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许多难民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拉马扎·汗说,他们住在这里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里环境太恶劣,许多难民都患有皮肤病等疾病,儿童死亡率尤其高。“但不住这儿又住哪儿呢?家园早已被破坏得面目全非,而且到处是地雷。他们也想回家,但却不知何时才能回到自己的家。”
    交通:世界名车满街跑
    颇出乎记者意料的是,喀布尔街上的车很多,而且许多都是名车——奔驰、丰田、本田,而且出租车都是统一的颜色,一般是两头黄中间白。但要在街上找到一辆新车,似乎比登天还难。因为行驶在喀布尔大街小巷的车,大都是二手货,许多车已是破得不能再破,一开起来,喷出的黑烟能遮住后一辆车的视线。据当地司机介绍,这些车多来自日本。我们一看,确实在许多车身上,都还涂有日文,甚至还有某某株式会社的广告、商标、地址、电话,一应俱全。
    这些车很多都是走私货———先从日本到阿联酋,然后再从阿联酋的迪拜辗转经过土库曼斯坦到达阿富汗,最后从阿富汗西部的赫拉特到达喀布尔。如果细心观察大街上的汽车,会发现许多车的阿富汗牌照下面,就遮掩着一个黄色的阿联酋车牌。当然,很多车连车牌都没有,但照驶不误。
    经过上述几道关,许多车都已改头换面,有可能车头标志是奔驰,车尾标志就变成了丰田。一些车的方向盘在左面,一些车的方向盘在右边,但司机似乎都是两者兼通,开起车来风驰电掣,让你坐在里面心惊肉跳。
    汽车终究还是富人的专利,普通喀布尔人大都以自行车代步。而见得最多也最知名的自行车,则非中国的“凤凰”牌莫属。许多喀布尔人提起“凤凰”车,都竖起大拇指,一些人更是把自行车装扮得花枝招展。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的老园丁就对“凤凰”车赞不绝口,他的自行车已经骑了10年,还挺结实。
    娱乐:明星艳照随处见
    喀布尔各小商摊上,最显眼的要数明星艳照了:其中绝大多数是当红男女影星,尤以漂亮女孩居多,摆出各种性感姿势,偶尔也会看到一些欧美巨星。
    这些明信片不像明信片、照片不像照片的明星艳照,在喀布尔许多“巴扎”里都有卖的,每张1000阿富汗尼。许多小摊前面常围满人,许多人更是挑挑拣拣,并对其中的漂亮女孩评头论足。据一个叫阿马尼的小贩称,现在各种生意中,就数这一行最好做。
    一个围在旁边的人告诉我们,现在这种情况,在3个月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塔利班统治下,影视被当作异端禁止,明星崇拜无从谈起。但塔利班一垮台,许多人争相购买二手电视,架设天线,各种影视在喀布尔迅速出现,印度的各种美女图片更是如潮水般涌入。这一切似乎也应了那句老话:物极必反。
    见到记者这样的中国人,阿富汗青年一个常谈的话题就是:你知道成龙吗?然后,他们会滔滔不绝地讲起成龙的电影,讲他如何武艺高强、行侠仗义,还具有幽默感,自己是怎样的喜欢,等等。讲到兴浓处,还会给你比划几下。可能看到记者这样的文弱书生实在不堪一击,不然看那架式,真说不准会找我切磋切磋中国功夫。(摄影 王毓国)
    
    明星艳照引来不少孩子
    
    日杂用品当街叫卖
    
    卖炭老人生意不错
    
    电视天线又有用处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