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基地”组织四大起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1-10-08

    【英国《金融时报》10月5日文章】题:为什么憎恨?(记者 劳拉·哈拉夫)
    调查人员正在查核导致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的幕后细节。与此同时,另一个重要调查行动也已展开,那就是从理论上寻找以下问题的答案:这些人是谁?他们为什么憎恨西方?
    本·拉丹的言论和伊斯兰教专家的分析表明,“基地”现象是过去20年影响中东地区的4大因素的综合产物。
    第一,“基地”组织是一群好斗分子寻找新奋斗目标的结果。他们是80年代受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和美国支持试图从前苏联占领军手中解放阿富汗领土的武装分子。这些被招募的阿拉伯人准备参加“国际”战斗并被宗教领袖们告知,同异教徒作战是他们的神圣职责。战争结束后,他们参加了随后发生在波黑、克什米尔和车臣的战斗,同其他穆斯林并肩作战。在战斗过程中,这些人逐渐转向针对美国。因为在他们看来,是美国在苏联撤出阿富汗后抛弃了他们并采取了一种被认为是新殖民主义的中东政策。
    “基地”组织发展的第二个因素是,首次阿富汗圣战的开始恰恰是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的非暴力伊斯兰运动发起的时候。这些反对派集团反对集权统治和社会不公平现象。上述组织基本由中产阶级和文化程度较高的政治家、学者发起,他们利用宗教赢得广泛支持。这些组织许诺通过建立没有腐败和滥用职权的伊斯兰国家重建伊斯兰教的黄金时代。研究伊斯兰运动的法国专家奥利维耶·鲁瓦撰文说:“国际伊斯兰恐怖主义已经从针对国内目标的行动转向没有疆域、超越国界和基本脱离本土的激进主义。”
    这一分析可以解释9·11事件背后的第三个因素,即西方的阿拉伯移民是本·拉丹最青睐的招募目标。鲁瓦说:“这是全球化的部分结果。他们的反叛是伊斯兰反叛和传统的西方无政府主义相结合的产物。”这些招募对象的社会背景应该是被剥夺了权利、受排挤的年轻人或属于中产阶级并非常理想化的年轻阿拉伯人。华盛顿乔治敦大学宗教和国际事务教授埃斯波西托说:“他们属于少数派,穆斯林世界的所见所闻使他们变得激进起来。那些感到自己是受害者,每天都受到压抑的年轻阿拉伯人和穆斯林容易被本·拉丹吸引过去。”
    事实上,地区环境是“基地”组织发展的第四个因素。阿拉伯世界盛行的某种被遗弃的情绪有助于核心组织的发展。在很多国家,政府没能兑现经济繁荣的承诺或没有实现政治改革都助长了这种情绪。这种情绪也是数十年来阿拉伯世界同以色列斗争失败的产物。正如一位前阿拉伯官员所说:“阿拉伯人维护统一和尊严并支持巴勒斯坦事业的理想遭到分裂和军事失败的打击。”这种失望情绪已经演变成针对美国的愤怒,普通阿拉伯人认为美国在对外政策上执行双重标准。尽管本·拉丹的主要目标是美国和沙特君主政权,但他现在越来越瞄准以色列,这也使他在阿拉伯世界赢得支持。
    主流伊斯兰组织和各国政府都对袭击美国的恐怖事件提出强烈谴责,这可能有助于揭开跨国恐怖行动的宗教外衣并揭穿极端主义行动的借口。但是,“基地”组织产生和发展的上述因素表明,瓦解这个网络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任务。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