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究竟是福还是祸?——从信用卡消费看美国信用文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1-08-30

    【香港《文汇报》8月23日文章】题:债台高筑:美国私人欠债7万亿(作者D·麦金恩)
    有人借 有人不借
    弗兰克和内奥米夫妇有一个睡安稳觉的秘诀,就是决不借债过日子。86岁的弗兰克一直记得,在经济大萧条时期替人打草包每天仅赚50美分的痛苦经历,所以他拒绝冒金融风险。他购买自己的房子全部支付现金。有一次,银行寄来为他提供信用卡的信件,也被他烧了。他说:“如果你没有钱,就不要买东西。”
    他们53岁的女儿琳达,则稍微灵活地执行父母做人的原则。她有一辆贷款购买的汽车,还有一张必要时才使用的信用卡,但她每次都及时支付信用卡上的透支数额。
    然而,这个家庭的第三代人已经完全不理会祖父“有钱才消费”的哲学。29岁的珍说:“如果只是因为没有钱买某种东西,这并不意味着我不应该买它。”她有一张信贷额度8000美元的信用卡。她认为,欠债并不是一种罪恶。她说:“我希望以自己认为舒适的方式去生活。”
    在美国长期的经济繁荣时期,“欠债并非罪恶”的观点已成为全国性的消费者口号。根据美联储的数字,消费者迄今欠下的债务合计高达7.3万亿美元,是他们在上次经济衰退出现时负债额的两倍。随着裁员的增加和股票价值的缩水,许多人的债务将进一步增多。此外,随着经济的下滑,住屋按揭拖欠和信用卡呆账的情况不断增加。专家预测,今年,大约有140万美国人可能申请破产,创下历史纪录。
    有人还 有人不还
    当然,预言灾难性场面可能还为时过早。即使现在消费者的债务达到创纪录的高位,40%以上的持卡人仍然每月完全补齐透支额。在那些未能按时偿还抵押贷款的人当中,大多数人将补交拖欠的贷款,即使在困难的时期,真正断供的情况依然是少数。
    一些消费者赶紧最后一次花钱,然后节省开支。达拉斯居民吉本斯和戈塞特最近到法属西印度群岛潜水旅行,花了7000美元。“这就像是我们的最后狂欢,”戈塞特说。回到家后,他们得重新供楼———6年前以42000美元购得、现价123000美元。除抵押借款之外,还有77000美元的信用卡欠款、汽车贷款及房屋装修费用。
    另外一些人认为没有理由缩减开支。在华尔街工作的沙利文承认,她已经透支完两张信用卡,欠账9000美元,但仍利用第三张信用卡到餐厅就餐和周末度假。她说:“我把自己宠坏了,没法改变我的习惯。”她最近刚买了新鞋、手提电脑和500美元的望远镜。
    信用卡资助美国梦?
    自圣经时代以来,人类就与有关债务的道德问题较劲,他们通常信服历史学家考尔德———《资助美国梦:消费者信用文化史》的作者——所说的“失去经济美德之谜”。他写道,虽然我们欠债被视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但那根本不正确。乔治·华盛顿和托马斯·杰斐逊曾负担很重的私人债务。美国人在内战后借钱饮酒作乐,在20世纪20年代贷款买车,在20世纪50年代更是深陷债务中。的确,抵押信贷、购车信贷及周转信贷的普及,帮助提高了多数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刺激了战后的繁荣,使我们的经济令全球羡慕。但继扩张而来的债务问题,可不是独特的千禧现象。
    在20世纪80年代,多数信用卡持有人只有一张威士卡或万事达卡,而且不太注意年费或利率。但在1991年经济衰退期间,债务负担增加,消费者开始比较信用卡的优劣了。借钱者受降低年费的引诱,更多携带多张信用卡。银行也开始用更诱人的利率吸引人们将现有债务转移到新信用卡中。有奖励性质的信用卡流行起来,用免费机票和现金回扣奖励用信用卡付账多的人。杂货店、医务所及其他新场所也可用卡付账。这促使“贪图方便的用户”人数上升,但也增加了周转信贷的欠款额。到2000年底,信用卡持有人的平均信用卡债务为8123美元。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1994年消费债务高、净资产低的低收入家庭,其中有一半以上到了1999年仍然穷得一文不名。事实上,他们的人均债务从2900美元涨至18500美元。塔尔1997年找到一份年薪19000美元的工作,不再靠救济金过日子。在这之前,她从没用过信用卡,但现在她已有7张信用卡,总透支额12000美元。她说:“我并不蠢,但信用卡能让你无法控制。”
    就算仍能应付债务的人也承认,信用卡使他们养成了坏习惯。伦纳德和他的合伙人斯普拉格对于他们7000美元的透支额不以为然。但他们的信用卡明显让他们不再对支票簿进行预算控制或平衡。伦纳德说:“我们把钱用光,然后等到有钱入账,再开始花钱。但我不可能费神……去记住进来多少钱和花出去多少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