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大批企业向中国转移 日本担心“空心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1-08-27

    【《日本经济新闻》8月26日文章】题:避免“空心化”(作者 后藤康浩)
    日本企业应如何同中国进行交往呢?这是日本产业重新面对的命题,而这一命题是自从邓小平在70年代末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反复出现的问题。这是因为,对生产基地加速向中国转移,导致日本国内“空心化”的担忧进一步增大。也存在在中国市场受到当地生产厂家和欧美企业的攻势,日本企业面临着严峻形势的现实。
    在日本产业界,也可以说是“中国恐慌”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是因为,一直被认为是“质量差”、“人员难以管理”、“不赚钱”的中国企业,似乎近一两年来一举成为高质量和低成本的代名词。
    特别是在这次不仅日本国内,而且亚洲其它国家也进行的基地重组中,像把生产体制集中在中国那样的生产体制转移非常引人注目。这成为“完全吸纳亚洲的就业机会”的中国威胁论。的确,如果生产体制向中国的转移加速发展下去,那么,在日本国内,以地方为中心,就业机会就会被剥夺。
    如果这同围绕着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和对中国的政府开发援助等问题在日本国内增高的某种反华情绪结合在一起,那么,日中关系就有可能变得更加复杂。日本产业的目标应该是构筑日中都能获益的新的“日中制造业的共存共荣”模式。
    以1994年生效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为基础的美国同墨西哥的关系恐怕可以作为参考。墨西哥一直是以低工资的劳动力吸引美国生产厂家的制造基地。据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为墨西哥国内创造了350万人的就业机会。去年墨西哥对美国的出口额与协定生效的前一年相比,增加了2.4倍。
    美国起初曾担心,国内就业会受到威胁,贸易赤字也会增加。但是,实际上,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美国经济继续顺利发展,对就业的担心并没有变成现实。美国对墨西哥的出口,比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前增加了1.7倍。
    关于日中经济关系,在90年代也基本上保持着近似于美墨关系的互助互利的形式。问题是目前发生的日本生产基地向中国的转移有可能变成从历来的来料加工到电子零部件、模具、铸件和软件的“片甲不留式的转移”。
    不言而喻,谋求根据成本和效率来实施日中之间的最恰当的分工体制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对中国的过急的生产转移反而会削弱日本企业的竞争力。
    可以说,推进制造工艺和制造技术的高级化的总厂以及附加价值高的主要零部件的开发与生产是应继续留在日本国内的代表。谋求在日本同中国和亚洲其它国家之间进一步明确各自创造的附加价值,并进行分摊。
    另一方面,很多人认为,虽然推进了生产基地的转移,但是日本企业在中国的存在感反而正在下降。这是因为,日本的很多企业缺乏综合性的对华战略。
    过去在电视、电冰箱等中国的家电市场占有很高份额的松下电器产业、三洋电机和索尼等日本企业,受到中国企业的排挤后市场占有率下降,正在被迫转向高档品的“角落”市场。
    其原因在于中国企业势力不断壮大。但是,在同样是处于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中,瑞士的食品公司却在食品市场增加了市场占有率,美国柯达公司利用彩色胶卷正形成垄断态势。上述两家公司都提出了在中国市场占有最高份额的明确目标,并通过相继收买国有企业缩短了获得生产能力和销路所需要的时间,从而确立了存在感。
    从过去的三四年来看,欧美企业企图控制急剧扩大的中国市场的活动非常频繁。在石油化学领域,英国石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等欧美石油化学制品生产厂家,正在以10到20亿美元的投资在中国国内新设乙烯生产工厂。而一直把对华出口作为收益来源的日本生产厂家却没有制定这样的投资战略。关于日本企业对中国进行的10亿美元级的大型投资,在1999年开始运作的日本电气公司在上海开办的半导体合资企业是最后的一次。
    看来,日本产业界不仅存在因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而产生的国内空心化的问题,而且还存在对华战略本身“空心化”这一更加严重的问题。重新构筑投资战略是不可或缺的。
    【中央社东京8月25日电】日本贸易振兴会今天发表的一项调查结果指出,四成以上的日本主要制造业、中盘商及零售业等企业考虑将生产及产品的筹措基地移至中国大陆。
    日本贸易振兴会是于今年4月对大约2700家制造业、商社、中盘商和零售业进行这项紧急调查,获得38%的回答。
    回答的企业中有四成二表示有意检讨将国内或海外的生产基地及产品筹措基地移至中国大陆,最大的理由是日本国内的制造成本已不再具有竞争能力。
    回答的企业中认为中国大陆产品进口日本增加的主要理由依次是:价格竞争力强,适合日本国内市场需要;除竞争力之外品质也有所改善;海外企业和日本企业在中国大陆的生产制度已经充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