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国民党:从大分裂到“在野党”(聚焦国民党·裂变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1-07-31

    20世纪的最后一个年头,台湾政坛酝酿出一场惊人的“政治地震”。2000年3月18日,台湾地区领导人换届选举中,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一举击败国民党候选人连战,国民党于一夕之间失去了长期独占的执政权,沦为“在野党”。人们在惊叹台湾政治上这一巨变之余,不禁会问:雄霸台湾长达50余年、拥有百万党员和丰沛政经资源的国民党,如何会兵败如山倒,不敌成立仅10余年、党员不足20万人的民进党呢?
    往事如斯。回首李登辉主政12年来的风云激荡,我们不难从其间找出国民党衰败的脉络来。正是由于李登辉独断专横,长期在党内清除异己,导致国民党一
次又一次的分裂,从而埋下了国民党一朝倾颓的最重要因素。      
    国民党的每次内斗与分裂,虽然表现为激烈的党内权力之争,实际上也包含着台湾前途走向的政策路线之争
    1988年李登辉上台之初,即借助国民党内投靠的“拥李派”支持,轻而易举地击败了以宋美龄为首的“官邸派”势力,赢得了“代理党主席之争”的胜利,开启了台湾政坛的“李登辉时代”。此后,李登辉开始全面削弱亲蒋派势力,进行固权行动,揭开了国民党在台湾的政争大幕。
    “二月政争” 国民党内的政争首先表现为“主流派”与“非主流派”之争。以李登辉为首的“主流派”利用掌控党政大权的有利地位,不断打压“非主流派”,而以郝柏村等为首的“非主流派”为了保住在党的权力核心和台湾政治舞台上所占有的一席之地,积极聚集力量,不断向“主流派”发起反击。
    1990年2月,国民党召开十三届临时中央全会。李登辉、宋楚瑜为代表的所谓“主流派”和以李焕、郝柏村、林洋港、蒋纬国为代表的“非主流派”之间,就“总统”、“副总统”人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在随后的“国民大会”上,“非主流派”在郝柏村和李焕的策划下,以“林(洋港)蒋(纬国)配”与“双李(李登辉和李元簇)配”对决。这是国民党去台40年来最大的一次权力斗争。结果,在“主流派”的分化以及党内包括蒋彦士、陈立夫等八大老斡旋下,李登辉成为第一位“台籍总统”,以李登辉为首、台湾省籍人士为主体、包括少数大陆籍第三代人士在内的政治势力开始在党内权力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结束了大陆籍“法统势力”在台主政的时代。
    新党成立 “二月政争”失利后,以郝柏村、李焕为首的大陆籍“法统势力”在党内的地位和影响有所下降,但“非主流派”对李登辉“主流派”仍有重要制衡作用。在随后的“内阁”改组过程中,李登辉虽排斥了主要政敌李焕,但不得不起用属“非主流派”的主要人物郝柏村出任“行政院长”。然而,“李郝共治”局面并未消弭两大派别的争斗。此后,历经国民党十三届三中全会、“十四全”,“非主流派”为压制李登辉势力的扩张,在“总统”选举方式、“扩大当然党代表案”等议题上与“主流派”继续展开激烈的缠斗。然而,随着郝柏村的下台,“非主流派”最终被全面排挤出党、政、军权力核心,完全失去了在党内大规模抗争的实力,因此只能转移阵地、另组政治势力继续向“主流派”的挑战。
    1993年8月,“非主流派”的中坚力量——以赵少康、王建煊等为核心、成立刚四年的“新国民党连线”成员,因不满“主流派”在“十四全”召开前扩大“当然党代表”控制80%党代表、完全操纵选举的做法,感到党内生存和发展空间被挤压,遂以反国民党黑金政治、“独台”倾向以及李登辉个人专制为旗号集体退出国民党,另外成立新党,成为国民党退据台湾40年来的第一次公开分裂。而郝柏村、林洋港为首的国民党高层与李登辉的斗争也一直持续到1996年的第九届“总统”选举。由于李登辉违背诚信再度参选,林、郝二人最终与李分道扬镳,自行参选,导致国民党又一次分裂。1996年李登辉连任成功,历时数年的“主流派”和“非主流派”之争也就此划上了句点。
    连宋分裂 第三次大分裂是从整肃宋楚瑜开始的。宋楚瑜曾先后得到蒋经国、李登辉的赏识,历任国民党党政要职。尤其是,宋楚瑜为李登辉1988年7月接任党主席立下头功,奠定了他与李登辉相当长时间的“情同父子”关系,成为李登辉的亲信重臣。在李登辉的大力支持下,宋楚瑜1994年当选首届台湾省长,并在较短时间内树立起“勤政爱民、清廉改革”的形象,成为继李登辉之后的“民意强人”。
    宋楚瑜的崛起和超人气激起了高层对他“功高震主”的疑虑,1996年始,李登辉以“精简行政层级、提高行政效率”为借口,展开“废省废宋”动作,并与民进党联手通过“冻结省级选举”案,李宋关系由渐行渐远直至濒于决裂。
    1999年初,李登辉置国民党基层强烈要求连战、宋楚瑜搭档投入2000年大选的呼声于不顾,极力打击已离开省长职位的宋楚瑜。由于宋楚瑜的民意支持度始终居高不下,国民党内一些实力派人物忧心连、宋分裂将会使民进党渔翁得利,因而在党内提名过程中四下奔走,希望促成“连宋配”。但由于李登辉从中作梗,“连宋配”破局。宋楚瑜以党内提名方式不公、民众不接受权力分赃为由,径行宣布投入2000年“总统”选战,造成了国民党又一次大分裂。
    国民党的每次内斗与分裂,虽然表现为激烈的党内权力之争,实际上也包含着台湾前途走向的政策路线之争。新党的成立和林、郝的出走,表明随着国民党的“本土化”,党内省籍矛盾加剧,反映了外省籍人士对李登辉“独台”倾向的疑虑;而“废省”则是要力图打破“台湾是中国一省”的法律地位。
    国民党从长期执政走向在野,原因是复杂的,但最主要原因是李登辉执政以来推行分裂路线,纵容、扶持“台独”势力的发展
    李氏主政以来的三次大分裂,对国民党实力的削弱产生了重大影响。
    国民党号称200万党员,但在李登辉一意孤行推行“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路线,不断整肃异己的纷争中,导致一次次的分裂,菁英人才不是出走流失,就是在政争中消磨殆尽。近些年党内更每每充斥“不知为谁而战、不知为何而战”的失败主义情绪,直接结果就是选战得票率每况愈下。1986年、1989年、1992年、1995年和1998年五次攸关执政权的“立委”选举,国民党得票率依次是69.87%、60.14%、53.02%、46.06%、46.43%,从近七成直落至五成以下;1989年、1993年、1997年的三次县市长选举,国民党的得票率也一路如溜滑梯,分别是53.50%、47.47%、42.12%。尤其是1997年县市长选举,国民党在全省21个县市仅保住了6个偏远的农业县市,失去了地方政权上的主导地位。更为悲惨的是,2000年大选,国民党在宋楚瑜参选、严重分裂的情况下,得票率竟然只有23.1%,在几近羞辱的得票数中拱手交出了“中央”执政权。
    国民党从长期执政走向在野,原因是复杂的。除了李登辉上台后在党内独断专行、排斥异己,导致国民党数次分裂、人才流失,整体作战能力下滑的因素外,最主要原因是李登辉执政以来推行分裂路线,纵容、扶持“台独”的发展。
    李登辉主政后,逐渐背离一个中国原则,全面推行以“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核心的分裂政策,削弱了岛内民众对祖国大陆及统一的认同,同时对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台独”势力大力扶持、纵容,导致其势力迅速膨胀,政治实力快速发展壮大。历经数次选举,民进党掌握了岛内三成左右的基本票源,且已控制了台湾本岛21个县市中的12个县市和高雄“直辖市”的地方政权,在“立法院”和“国民大会”也已拥有近1/3以上的席位。这些都为民进党走向“执政”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也提供了政治资源和动员力量。1999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彻底背弃一个中国原则,实际上为“台独”壮大了声势。
    此外,国民党统治台湾50余年来,积弊甚深,包袱沉重。随着选举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加上原有都会、高教育、外省籍与中产阶级支持者票源流失,出于胜选的需要,国民党只好依赖地方派系势力奥援,于是岛内黑道势力扛着国民党的大旗,纷纷进入体制内,国民党贪渎、黑金和腐败现象更加严重。民众对国民党政权的改革能力极度失望,“求新”、“求变”的愿望非常强烈,最终在对手正确选战策略的煽动下唾弃了国民党。
    国民党的失败,是李登辉一手导演的结果。多行不义必自毙。2000年3月24日,政坛上呼风唤雨达12年的李登辉,在民众的一片唾骂声中被赶下台。而李登辉倾全党之力“灭宋”,虽将宋楚瑜从“大选”中拉下马,但并未将宋一举歼灭。宋楚瑜借竞选时所凝聚的政治影响力以及466万张选票的资源,于2000年3月31日组成亲民党,民意支持度紧随民进党之后,在重组的台湾政治版图中仍居重要地位。
    然而,李登辉不甘心过早下台的命运。在《亚洲的智略》一书中,李登辉大言不惭地声称,辞去党主席职务不是因为被党员包围中央党部所迫,而是因为“已不再需要借重国民党的庞大政治机器”。尽管如此,他仍然不忘对国民党进行分裂与分化。就在党内遭受败选无情冲击和士气严重受挫之时,李曾提出要改“中国国民党”为“台湾国民党”。过去一年来,李登辉在与陈水扁及“台独”势力互动频繁的同时,却对他一手提拔与栽培的连战策动与亲、新两党组成“在野联盟”深为不满。李并因此发表《执政告白实录》公开宣称连战“逼宫”,企图挑起国民党内本土派人士与连战之间的龃龉,李连关系濒于决裂,为国民党的再度分裂制造诱因。
    最近,为压缩亲民党在年底选举的发展空间,并进一步肢解国民党,分裂国、亲、新三党“在野联盟”,李登辉一手主导筹组“台湾团结联盟”,以图通过年底选举与民进党结合形成稳定的多数联盟,从而扮演岛内主流民意的代言人。在政党生存攸关的新世纪第一场选战中,面对亲李登辉新政党的冲击,国民党又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
    图片:
    ①2000年“大选"失败后,国民党支持者包围党中央大楼
    ②愤怒的党员要求“李登辉立即下台”,为2000年“大选”失败负责
    ③“十五全临时会”上,反对李登辉的党员闹场
    ④亲民党成立,国民党再遭分裂之痛 (原载台湾《新新闻》周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