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熊猫“坐上”出租车——加蓬“打的”记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1-06-28

    在加蓬“打的”,要“财气与胆气兼而有之”。换言之,“有钱无胆莫上来”———这是一些当地朋友对我的忠告。
    非洲“的哥”也宰客
    加蓬首都利伯维尔的出租车既无计程器,也不开发票。不成文的规矩是,在市区内一趟短途单程约收1000非洲法郎(合人民币10多元),路途较远则收2000非郎,到郊外就收得更多一些。当然也可讨价还价。
    有的出租车司机见到“老外”也会欺生,漫天要价,动辄要3000、4000非郎。然而,当你用娴熟的当地语言很老到地说出目的地或附近的风物时,那他也只好“照章办事”了。有一次,我急于去总理府参加一个记者招待会,因记者招待会临时改在国防部举行,一时没“的”愿去。我便先“打的”到外交部再转“的”。一位司机看我是“老外”,开口便要3000非郎。而我用当地话回敬了他几句后,他立刻笑容满面,很客气地让我上了车。
    在加蓬,“打的”客在车上无排他性:乘客可以互不相识,即停即下,即停即上,只要向比你早到的乘客道一声“你好”,不同国籍、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的客”们便可共享一车。
    由于利伯维尔的出租车大都系从法国等西欧国家转口的二手甚至三手丰田车,加上这里气候潮湿炎热,暴雨阵阵,路况甚差,而且车也用得狠,经常超负荷运转,因而这些车大部分破旧不堪,缺窗坏门的居多,车开起来晃晃荡荡,仿佛随时都要散架似的。车内好像也从不打扫,又黑又脏,人多时挤在一起,热气腾腾。
    另外,由于出租车多、竞争激烈,“的士”师傅们的动作都极其麻利,尽量多拉快跑,以便多赚一点钱,开起车来往往你追我赶,让人看了眼晕得很。但公正地说,这里的“的士”师傅一般还是很遵守交规的,开得再快,哪怕警察不在,见了红灯也会来个急刹车。极少见到勇闯红灯的出租车司机。这也使我不得不佩服他们的交通法规观念。
    “贼车”时时要提防
    由于经济困难和大量非法移民涌入等原因,近几个月来,加蓬社会治安恶化,武装歹徒在利伯维尔和内地屡屡持械抢劫,杀人越货;他们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银行、商行、拦截银行运钞车和公司运货车,至于拦截出租车“打打秋风”更是“小菜一碟”。
    在利伯维尔,出租车上发生的劫案大都系非法移民所为,也有极个别贪财司机与不法分子勾结作案的。一位在此间居住多年的台胞L先生在出租车上被劫过三次。他和其他几位朋友向我传授了不少“打的”防匪防盗的“心得体会”。其要点是:少带钱,不露富;见疑象,别上车;僻静处,不宜去;晚上黑,忌外出。L先生还告诫道,“打的”时见两侧车门玻璃非雨天而关上以及车上前后座各坐一名獐头鼠目者时,就要小心被前后夹攻;同谋司机把车开到偏僻之处他们便立即下手,这时,你连车门也打不开——他们已事先做了手脚,车门只能从外面打开,你也只好束手就范,钱物被抢劫一空。此外,碰到后座有两个彪形大汉、而其中一位又起身很客气地让你上车坐在当中时,这种态势对你也极为不利;因为他们若是强盗,到时候便会刀枪一亮,你要想活命就只好束手就擒,倾囊而出,因为只要你表示拒绝或稍有反抗,他们就会立即残忍地开枪、捅刀。
    看来,到了黑非洲,防盗意识需要强化,防盗知识亦需更新了。
    “希努阿(中国人)好”
    不过,当地一些出租车司机对中国人还是相当优待的。我“打的”打多了,也常常同司机们扯上几句家常,我从闲聊中得知,这些司机均与我“同根”——都是“老外”。他们是分别从几内亚、科特迪瓦、马里、喀麦隆等邻近国家到加蓬这个黑非洲“中等收入国家”打工挣钱来的。他们从车行老板(大都为加蓬人)那里租车,起早摸黑地干,挣点钱好养家糊口。
    他们中不少人得知我是“希努阿”(法文“中国人”的译音)时,都显得神采飞扬,大有他乡遇故知之感,都说“希努阿好”,“中国伟大,中国人对非洲兄弟情深谊长”。有的司机还绘声绘色地说起若干年前中国替他们国家盖的体育场、文化中心,中国专家教他们种的水稻和甘蔗,帮他们办的工厂和修的公路,中国医生给他们治病等等。有的为了能和我多聊几句,干脆一路上拒拉别的客人了,令我十分感动。
    当地出租车与中国有关的,还有两侧车门上硕大的橘黄色椭圆形印记,上书“TAXI”(出租车)字样。在该印记的左上方为中国国宝熊猫的小图案,右上方则为利伯维尔市市徽。印记中下方的两行法文赫然醒目:“让我们为了子孙万代的幸福而一起来保护大自然吧!”真是“打的”不忘环保,可谓匠心独具,亲切自然,每每令我心中赞叹不已;尤其是那熊猫标记,小则小矣,但每次一看到它,一种亲切感与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