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与生俱来的天才指挥大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1-05-29

    【俄新社莫斯科5月8日专稿】题:来自北高加索的天才指挥家(作者 塔季扬娜·西尼岑娜)
    1977年,年仅24岁的瓦列里·格尔吉耶夫以第二名的成绩在柏林举行的卡拉扬国际指挥大赛中脱颖而出。这位英俊的青年以其独具个性、挥洒自如的指挥风格征服了所有评委,更博得了卡拉扬本人的青睐。
    如今,格尔吉耶夫已是蜚声世界的指挥大师、俄罗斯久负盛名的玛丽亚剧院的艺术总监。欧美各国著名歌剧院、交响乐团的演出邀请纷至沓来,他参与灌录的唱片和CD更令乐迷们趋之若鹜。在伦敦皇家歌剧院中,他指挥的瓦格纳歌剧《罗恩格林》令全场观众潸然泪下。评论家称他具有“蛊惑人心的魔力”和“如火的激情”。
    格尔吉耶夫出生在莫斯科,父亲是奥塞梯人。他的血液里同样流淌着北高加索人的乐观与倔强。他本该继承父业,成为一名骁勇善战的军官。然而,母亲希望儿子成为一名音乐家,带他去投考艺术学校,没想到他考得一败涂地。母亲坚信儿子是有音乐才能的,她多方求人,让他重考。后来,他终于被钢琴专业录取。正是母亲的慧眼发现了他的音乐禀赋,母亲的执着令他的才能大放异彩。
    小格尔吉耶夫起初纯粹是奉母之命学习钢琴的。不过,他迅速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发而不可收。音乐家的成长离不开伯乐的栽培。在学艺之路上,他遇到了许多令他终身受益的良师。听过他的演奏后,钢琴老师扎拉·洛拉耶娃觉得他更适合指挥整个乐队,而不是被一种乐器所束缚。来自圣彼得堡的指挥家布里斯金成了他指挥生涯的引路人。
    名家荟萃的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是他成长的摇篮。他的指导老师、著名指挥家穆辛提起爱徒来总是赞不绝口:“如此才华横溢的弟子,我还是第一次遇到。瓦列里是与生俱来的指挥大师!”
    在玛丽亚剧院的实习令格尔吉耶夫获益匪浅。剧院的首席指挥捷米尔卡诺夫很快便意识到这块璞玉的价值,对他委以重任——执棒普罗科菲耶夫的歌剧《战争与和平》。对于初出茅庐的新人来说,这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然而,他成功了。
    苏联解体后,音乐家们纷纷出国谋生,格尔吉耶夫却固守家园。他的原则是“在国内创作自己的音乐”。35岁时,他成为剧院的首席指挥,5年后,又被推举为剧院艺术总监。
    他对工作的热情是无与伦比的,其日程安排之紧更令人难以想象。除去玛丽亚剧院的艺术行政工作外,他还是荷兰鹿特丹交响乐团、维也纳交响乐团等世界知名乐团的客座指挥,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各大洲的艺术舞台上。
    他的勤勉令一度因人才流失而举步维艰的玛丽亚剧院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在他的领导下,一部部俄罗斯经典名剧被搬上舞台。他要让世人相信,俄罗斯人不仅以芭蕾享誉世界,同样能以歌剧征服全球。
    他将瓦格纳名剧《帕西法尔》搬上舞台,以表达对这位音乐巨擘的无限景仰。长达5个小时的歌剧以其华美的舞台造型、出色的演绎征服了观众。
    他是各种音乐活动的热心参与者。圣彼得堡每年的“白夜星辰”音乐节就凝聚着他的心血。
    这位事业有成的指挥家受到众多美女贵妇的垂青,却一直不为所动。直到1999年,46岁的格尔吉耶夫才与其同乡兼校友娜塔莎步入了婚礼的殿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