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东亚寻求新型高增长模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0-12-02

    【美国《商业周刊》11月27日一期文章】题:东亚将以高新技术推动发展,但是仍存在很大问题
    从新加坡到上海,政府和企业正以多种方式寻找能推动经济增长的新技术。资本开支不断增加,大量资金投入到从计算机到芯片制造设备的最新技术。萨洛蒙-史密斯-巴尼公司估计,韩国、新加坡和台湾今年的机械和设备开支将增加50%。从因特网带动的香港服务业的繁荣到台湾和韩国的高技术生产能力,东亚正处在又一个跃进期。
    东亚地区仍负有巨额公司债务,金融制度也不稳定,这是已缺少动力的陈旧高增长模式的产物。要在一个贸易壁垒摇摇欲坠、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世界重振雄风,东亚就必须抛弃旧经济和旧的经商风格,认真创造新的工业和商业环境。
    奋力拼搏
    新加坡、韩国和台湾在基因技术和其它科技项目上的预算达几十亿美元,这凸显了它们对基础科研的重视。在韩国,研发开支已从10年前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9%增加到现在的2.7%,到2005年估计将达到3%,仅次于日本的3.2%。
    到目前为止,亚洲对技术密集型经济的支持程度从大略的数字中还反映不出来。但像钢铁、石化和低档计算机软件这些受人欢迎的产品有力地推动了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的经济复苏。
    好消息是,东亚现在有可能已作好了制定新科技规划的准备,因为紧随1997-1998年金融危机后出现的网络公司的大量倒闭已促使人们的经商心态发生了永久的改变。
    韩国大德里电子通信研究所的一位负责人说,随着市场壁垒的倒塌,"制造商们现在已明白仿制已不起作用。他们必须有自己的产品。"在韩国,小型高技术企业产值现仅占GDP的4.8%,但官员们预计到2005年将增加到18%,即1300亿美元,并将提供120万个就业机会。
    一度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亚洲国家态度变化最为明显。比如韩国已开放了其固定和移动通信网市场。这掀起了一场电信投资浪潮,降低了成本,吸引一些公司引进宽带网络,并使全球移动电话和网络使用量达到了巅峰。
    新的高科技企业文化会被逐渐接受,从汉城到上海的工程师们已体会到了创业的"成就感"。风险资本家们说他们手头仍有足够的余钱去投资新创意。这样亚洲优秀的高科技企业家们很可能宁愿呆在国内,而不必去加利福尼亚或纽约开发新产品。
    一些部门现在也像美国的硅谷一样能够在科技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不久,东亚将成为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竞争对手,成为网络多媒体设备的来源地,包括各种芯片、软件和为它们提供能量的电池。与此同时,韩国和台湾的电子公司已成为比日本更大的液晶显示器生产基地。该地区在宽带电信基础设施上的投资意味着,制造商们有可能成为生产超高速光纤网设备的重要角色。
    亚洲科技竞赛的大赢家当然是那些已经拥有强有力工程基础、较高教育水平、现代化电信基础设施和有全球竞争力公司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这些国家和地区包括新加坡、香港、韩国和台湾,很有可能还有中国大陆。
    变数颇多
    而该地区其它一些国家和地区会如何发展尚不能确定。泰国和马来西亚这些国家教育水平较低。东南亚国家计算机和因特网的使用也落后于日本、韩国和大多数东北亚国家。
    印尼和泰国现在似乎是处于不太有利的境地,但它们仍拥有一些正在努力寻求在全球信息技术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企业家。印尼企业家布迪曼已在巴厘岛建了巴厘营。预计程序设计师们今年将在那里生产出价值1000万美元的软件。越南也决定使自己成为向外国公司提供新的软件程序和动画设计的基地。
    马来西亚的情况比较难以判断。它期望能依靠其投在"多媒体超级走廊"上的30亿美元以及建立技术先进的实验室、光纤网和免税区来促进其新经济的发展。但这项计划几乎没有吸引来外国公司,因此马来西亚现在正在新高技术开发区的心脏——芝贝尔贾亚培养本国天才。
    对有竞争力科技的不懈探求和能够使工人和企业家受益的企业文化将使亚洲地区迎来一个快速增长的新时代。
    诚然,从上述情况看,亚洲似乎还远没有完成这种转变。但是随着大批新兴公司、有知识的大联合企业和有商业头脑的研究实验室的建立,建设亚洲高科技未来的艰巨任务实际上已经开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