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基辛格评美部署导弹防御系统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0-02-29

(续昨)
    尼克松与《反弹道导弹条约》
    由于我40年来一直持有并发表上述观点,人们有权问,为什么《反弹道导弹条约》1972年在我担任国家安全顾问期间由理查德·尼克松总统签署了。直言不讳地讲,尼克松政府任期伊始就决心放弃确保同归于尽的战略概念,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迫于国会和官员们的压力而退回它的框架之中。尼克松在他的第一个任期的早期就命令五角大楼制订重点攻击军事目标而非民用目标的战略。1969年,他还向国会提交了一项导弹防御计划,其中包括部署在12个地点来保护导弹发射井和居民,使之不受苏联的有限袭击、不受新兴核国家的袭击和来自任何地方的意外的或是未经批准的发射的袭击。
    尼克松的反弹道导弹计划受到了人们今天听到的同样理由的攻击:它不会起作用;破坏稳定;会削弱大西洋联盟。
    当时正处于反越战狂潮中,国会由民主党自由派控制,这些批评同对整个国防预算的普遍攻击结合在了一起。尼克松的《反弹道导弹条约》仅以一票的优势在参议院获得通过。但是在随后的几年里,国会利用拨款程序阻挠了它在最初的表决中差点儿否决的这项条约。国会每年都要减少反弹道导弹部署的地点,到1971年年底只剩下两个。苏联人知道了这些压力,于是竭力阻碍限制他们的进攻性武器的谈判,结果它的远程导弹发射架以每年200多座的速度增加。
    在这种氛围下,国防部副部长戴维·帕卡德在1970年春末给尼克松总统写了一封信,称需要尽快达成一项新的军备控制协议,以免苏联发展的战略武器超过美国。
    尼克松并没有转而支持确保同归于尽的理论,但是面对着国会对反弹道导弹计划的阻挠,决定冻结——从而保留——反弹道导弹核心部署项目,以换取对苏联人自身的反弹道导弹部署的相等的限制,并且利用这一决定来为苏联进攻性武器的增加规定一个最高限额。在1972年的莫斯科首脑会议上,苏联人接受了美国坚持同时对进攻性武器与防御性武器加以限制的要求。
    应尽快部署战略防御系统
    提起这段历史并非没有意义,因为很多把《反弹道导弹条约》看作是军备控制的基础的人误解了最初达成它的动机。1972年的状况与今天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拉姆斯菲尔德委员会对新的安全环境的认识是一致的:缔约一方苏联作为一个具有法律地位的实体已不复存在;导弹技术发展得更为先进,并且扩散到了该协议达成时远远料想不到的国家(北朝鲜、伊朗和伊拉克)。简而言之,在现在的战略环境中,《反弹道导弹条约》对美国防务的制约达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
    至于欧洲的反应,我们必须记住,在过去30年里,美国每制订一项重大的武器计划,北约盟国都要提出类似的论点——从60年代的“灵活反应”到80年代的战略防御计划和中远程导弹项目。80年代反对在欧洲部署新型进攻性武器,90年代反对在美国部署新型防御性武器,这些批评者每次都指责新的计划可能会使美国同欧洲分离,并且破坏同莫斯科的重要谈判。事实证明这些批评者每一次都错了。
    在尼克松政府时期,反弹道导弹计划打破了东西方谈判的僵局。在里根政府时期,战略防御计划和部署在欧洲的中远程导弹迫使苏联人回到谈判桌旁。俄罗斯武器库中有两万枚核武器,在减少其中的许多的同时,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摧毁所有这些武器。这应该使东西方有时间通过外交途径来让两个最大的核国家把它们之间的核冲突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最后,一旦欧洲摆脱了过时的口号,它将会认识到,一个保护美国,使之不遭受有限核袭击,甚至更进一步不受胡作非为的国家核敲诈的系统将会增强而不是削弱我们保护盟国的意愿。而一个对任何形式的核威胁都脆弱不堪的美国更有可能逃避保护盟国的责任。欧洲迟早会认识到这些说法同样适
    
    非《反弹道导弹条约》缔约国的中国强烈批评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中国无疑比俄罗斯更受导弹防御系统的影响,因为它的武器库非常小,并且这种情况几十年不会有大的变化。北京担心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将在某种程度上减小它一直在快速建立的弹道导弹武器库的作用,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我长期致力于同中国的合作关系,并强烈反对两国都在抬头的对抗倾向。  
    综上所述,只要技术上可行,一个覆盖全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应当尽快部署。不取消《反弹道导弹条约》的限制,大量技术上的选择——陆上、海上或是空中——的研究无法充分进行。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重点与实际需要可谓南辕北辙。在尚未决定什么样的计划最有利于美国和我们盟国安全的时候,我们正在同俄罗斯讨论修改现存的体系问题
    在我们选择好适当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之前,我们就修改《反弹道导弹条约》问题同莫斯科进行的谈判是不切实际的。一项权宜之计的解决方案是鲁莽而危险的,因为它可能在10年之后让我们的领导人在技术已经发展的情况下置身类似今天的困境之中。只有当我们确定自己最需要什么时,我们才能就是否修改,或者必要的话,推翻这个条约进行有意义的对话。(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