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已取得进步,但仍面临挑战(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9-04-28

    【美国《哈佛中国评论》1999年夏季号文章】题:中国的新金融系统(
作者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和兑换部高级经济学家伯纳德·劳伦斯)
    原文提要 中国已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努力
中仍面临一系列挑战。银行和外汇领域正在进行重大改革。
    中国的金融改革是缓慢的。尤其是在70和80年代,金融系统的改革是优
柔寡断的。但是到90年代,中国接受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于是金
融改革速度加快了。这种“跃进”的催化剂是——用中国人熟悉的说法——19
93年11月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这次全会的决定,产生了开始改变中国整
个金融系统性质的行动。
    考虑到另外两个成就,中国自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的金融改革给人留下
了更深刻的印象。中国不仅能在改革期间保持快速的经济增长,而且还能巩固在
1992年过热之后经济“软着陆”的成果。然而,尽管取得了这三个成就,但
如果更仔细观察中国的经济成果,就能发现中国经济的重大弱点。当中国转向市
场经济并开始实现十四届三中全会目标的时候,当局面临严峻的挑战。
    商业银行系统
    在经济改革之前的几十年中,中国的金融系统是依靠直接信贷形成的,也就
是说,信贷由国家决定,仅仅根据政策目标行事。结果,国有企业的经营不受自
由市场中的任何企业都会受到的预算限制。与此同时,银行受监督不是依据慎重
的考虑,而且要求银行仅仅保证遵守国家下达的信贷定额。换句话说,能权衡潜
在的风险和收益的信贷风气在中国从未出现过。
    虽然中国在1995年公布的新商业银行法,把基于商业利益的银行贷款和
基于政府政策的贷款区分开来,但是,在中国究竟什么是基于政策的贷款的清楚
界线仍是令人困惑的。国有商业银行的绝大部分贷款,仍是“奉”政府“指示”
提供的,一般都提供给仍严重亏损的国有企业。这种造成局势不稳的情况,很可
能继续存在下去,至少直到这些企业能得以调整为止。
    在建立强有力的商业银行系统方面的进步,也由于会计标准软弱无力而受到
阻碍。这些包括贷款分类、提供不良贷款的规定,与最好的国际惯例不一致。而
且,政府当局所追求的目标往往与银行的商业目的发生冲突,限制了他们的利润
率。例如,国家为了鼓励经济发展所必需的长期储蓄而规定的高储蓄利率,与便
于向国有企业贷款的低贷款利率相结合,结果造成银行的利润率非常低。调整中
国的银行系统是一项令人气馁的任务。银行的资本基数需要认真加强。在银行能
成功地从国家指导的贷款转变到基于商业原则的贷款之前,中国也必须出现一种
信贷风气。中国地方政府同中央政府之间的竞争和目标的冲突,经常妨碍取得进
步。
    调整银行系统是需要许多变革的。例如,必须有鼓励改革国有企业的因素,
尤其是鼓励国有企业遵守“硬”预算限制——包括分阶段取消政府补贴,取消“
软”贷款,贷款只提供给在商业上有生存能力的企业。银行监督员必须执行基于
谨慎的金融原则的管理条例。
    外汇制度
    中国在1994年建立的外汇交易制度,已大大便利了全国的外汇流动。这
个制度也有助于减少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外汇交易中介机构的作用。尽管如此,由
于一些技术原因,市场力量到目前为止在决定中国的兑换率方面仅发挥了有限的
作用。
    首先,由于出口销售旺盛和来自国外的投资,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充足的。中
国的中央银行必须吸收这种外汇,以保持人民币对美元的稳定,使中央银行在市
场上处于事实上的主导地位。(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