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德国社会价值观在转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8-11-28

    【德国《柏林晨邮报》11月15日文章】题:德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作者 彼得·菲利普斯)
    这个社会中带有某种根本性的东西在不经意中改变了。价值观的转变使得
自主和自我实现成了生活的主导取向。德国已不再是一个集体,而是越来越深
地打上了个性的烙印。
    最简单明了的例子当然要算体育。首先是足球,也还有曲棍球、手球,甚
至排球、篮球、冰球──这些项目传统上德国都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以前人们
总是能从中获得惊喜。而今天呢?曾经三夺世界杯的德国足球队两次告别世界
杯决赛,现在它正担心究竟能否获得下次世界杯的参赛资格。31年来第一次
没有一支德国俱乐部队打入欧洲联盟杯赛。
    备受观众尊重的个人体育项目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开始是鲍里斯·贝克
尔和施特菲·格拉芙,继而又出现了舒马赫和乌尔里希。旱冰和街头篮球比足
球有意思多了──如果年轻人不想完全回到电脑世界里想象的德国社会价值观
在转变伙伴那儿的话。
    在所有的领域我们都可以感觉到社会粘合力减小的趋势。这一趋势始于社
会最小的集体单位──家庭:每年离婚家庭的数量都要打破往年的记录。要自
由,不要承担义务。
    大集体也好不了多少。党派和工会不增大反而缩小。人们对大组织的热情
消失,更不用说被说教得空荡荡的教堂。由于祈祷者很少,教堂正被改作商店
和住宅。上帝也成了私人财产。
    德国人自发的乐于助人精神往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这点与上述分析并
不矛盾,因为同情纯属个人的事。
    从个性到自私只是一小步。但一个自私的社会是没有能力生存的。自我实
现是一个绝妙的目标。可是,如果德国不把自己看作一个大的集体,那就不能
解决它的问题。
    个性和团队精神决不相互排斥。相反,只有两者相互补充,才可能取得最
佳成就。对运动员来说是这样,对社会也是如此。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