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阅读
  • 0回复

日评论家原子林二郎评苏共22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1-12-04

    【本刊讯】日本的“苏联问题专家”原子林二郎在11月9日日本《时事解说》上,以《暴露了内部对立的党代表大会——围绕着赫鲁晓夫路线的斗争》为题发表文章,摘要如下:
    “我们不妨这样说,20大是‘提出’赫鲁晓夫内外路线的大会,21大是‘开展’这个路线的大会”,而“22大是反映赫鲁晓夫路线已山穷水尽、开始遭遇‘危机’的大会”。因为“赫鲁晓夫的内外路线”正遭到国内外“强烈的批判势力的抵抗”。赫外交路线“本质上是失败主义的东西”
    “第22次党代表大会将共产主义建设的纲领和五千万吨级核爆炸这两桩完全相反的事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这次大会的第一个焦点,也反映了赫鲁晓夫外交路线的苦闷。”
    “赫鲁晓夫外交路线的本质,不用说,是以战争可以避免为基础的和平共处。”它是“以核战争是毁灭人类的战争为前提、以战争的威吓来阻止核战争为基础的。”“赫鲁晓夫的这个共处路线,在国外遇到中共的强烈挑战,在国内则面临主要来自军部和党内骨干分子斯大林主义势力的抵抗。”“中共不相信和平共处,它们是从战争与革命这个角度来观察国际事务的。其实在苏联国内军部和党的骨干中也已看透:赫鲁晓夫的共处路线虽然似乎极具战斗性,但如一旦战争的危险真正高涨起来,或者共处政策行不通的时候,那么为了避免战争就不得不走向妥协。因此,他们认为赫鲁晓夫路线在本质上是‘失败主义’的东西。”
    赫的内外路线遭到党内广大骨干的反对
    苏共22大的“第二个焦点,就是对‘反党集团’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无比激烈的攻击。”“为什么要对五年前已被埋葬的人物进行鞭尸,究竟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反党集团,对赫鲁晓夫的内外路线几乎从各个方面都进行反对。在外交方面,反对他的和平共处;在内政方面,反对他的工业建设管理权的下放和开垦荒地。”赫在国内建设上的这“两个重要措施,都已遭到失败。对这个失败,了解得最清楚并给以批评的就是那些在生产现场上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管理工作方面的负责者。”此外,目前苏联社会的“右倾现象,即所谓西欧化的程度愈来愈深。现在在苏联社会的各方面,一点也看不到过去有过的革命热情了。苏联国民……一心追求的是优闲安逸、生活享受。”“苏联党内的广大骨干分子对于苏联社会的这种现象是不满的,他们经历过斯大林时代的严格的政治生活,也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艰苦考验。他们的不满,在苏联报纸上也常有报道。”“这样看来,赫鲁晓夫和他的一伙,其所以要在22大上攻击‘反党集团’,并且强烈谴责‘反党集团’所掩盖的斯大林政治,其真正目的是针对反赫鲁晓夫内外路线的各种势力。”
    赫攻击阿尔巴尼亚是“向中共进行挑战”
    苏共22大的“第二个焦点……,就是对阿尔巴尼亚的攻击。”这件事明显地说明了,他们是在谴责具有阿尔巴尼亚先辈‘身份’的中共。”“赫鲁晓夫虽然在去年11月召开的莫斯科共产党会议上和中共取得了双方休战,但是他为粉碎国内的反对派,就非得压服和国内反对派站在一边的中共不可。赫鲁晓夫和他的一伙在这次党代表大会上直接攻击阿尔巴尼亚,间接半公开地向中共进行挑战,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单靠秘密休战协定是对付不了国内存在的强大反对力量的”。赫虽抓住领导机构,但地位并不稳定
    “在苏联军队和党的骨干阶层内反对赫鲁晓夫的势力,还没有形成一个有组织的力量,假如力量已经形成时话,恐怕赫鲁晓夫政权早已垮台。但是,在苏联内部存在着反对、抵抗和批判赫鲁晓夫内外路线的‘左翼力量’是俨然的事实。同样地,为要求在国民生活中给予更多的自由和丰富的消费品,而向赫鲁晓夫施加压力的‘右翼势力’的存在,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遭到左右两翼夹攻的赫鲁晓夫及其一伙,竭力反击两派,以贯彻自己的路线。
    “赫鲁晓夫是以自己的一派抓党的领导机构这件事上是成功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赫鲁晓夫政权的稳定。毋宁说,对外和中共与阿尔巴尼亚、对内和左右两翼反对势力之战,能否取胜,还要看今后的发展。这场斗争的前途,免不了要愈益严酷激烈。”
    (文内小标题是原有的——编者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