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渤海污染令人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7-12-02

【香港《亚洲周刊》10月19日一期文章】题:垃圾泛滥 渤海告急 
     原文提要 
    30年前盛产对虾、大黄鱼的渤海,近年污染严重,鱼类死亡。环渤海区没有统一的治理指挥机构,渤海正变成大垃圾场,令人忧虑。  
    近日有一位海洋生物专家到唐山沿海,想找渤海原生对虾做标本,跑遍附近渔港码头一无所获。  
    在渤海边上的河北黄骅市,赤潮频频发生,鱼虾在赤潮区几乎死绝,水产养殖损失就达三亿多元以上。赤潮是指海水外观变红,实际上是因污染使海水极富营养化,浮游生物使海水色变,水中严重缺氧。  
    渤海湾污染究竟有多严重?渔民有实例所证:近些年来拖网常挂满污物。海水退潮,渔民常常在海滩上捡到一尺来长、奄奄一息的大梭鱼,肚子鼓鼓的,剖开来看,肚中混着污物稀泥,入口有很浓的柴油味。  
    渤海原本盛产对虾、蟹和黄花鱼,海底石油丰富。渤海港口密度居中国四海之首。渤海气温适宜,饵料丰富,有数十种鱼类在此生儿育女,尔后游向外海,所以渤海又称为“母海”。但污染已使“母海”难再。  
     陆地垃圾推向海洋多年来,渤海被当作一个大垃圾场,至1995年进入海区的污染物总量已达70万吨。海水污染超过标准的面积已由1990年的1.9万平方公里急增至1995年的4.3万平方公里。占渤海总面积的56%,渤海已有1/10的水域因受污染成为没有任何生物的死海水域。 
      
    赤潮频生海产锐减  
    大连湾岸边的海泥都成了五颜六色的。据资料记载,大连湾70年代前年产海参三万斤,扇贝20多万斤,海带20多万斤;有40多个营业生产单位,年产值1000万余元人民币。进入80年代以来鱼虾产量锐减,海参、扇贝资源已绝迹,九处海珍品养殖场被迫关闭。进入90年代,海上赤潮连年发生,海产养殖业全部退出大连湾。  
    监测人员在附近海水中取水,放入海贝,一小时后全部死亡。更远一些海里幸存少有的海产品污染严重。  
    锦州湾是中国最北部的海湾,面积不足100平方公里,但这一小块地方聚集着众多的大型冶金、石油、化工、造船等等企业。这些污染大户每年把3000多万吨污水直接排入海湾,另有10几万吨矿物废渣堆在岸边海滩上。  
    含重金属远超标准年复一年陆上污物倾入海中,锦州湾的海滩被一层30至50厘米厚、散发刺鼻气息的黑色油泥覆盖。海底泥中,锌的含量超过正常含量标准2000多倍;铅超过300多倍;镉超过200多倍;汞超过150多倍;铜超过20多倍。  
    排污口附近至少五平方公里海,已成没有任何生物的死水、死滩。附近昔日渔场早已不见,鱼虾“背井离乡”而去,那些无法“外逃”的底栖生物体内重金属积累含量大大超过中国食品卫生标准。  
    锦州湾的灾难不只来自于污水,有毒工业废渣同样使这里污染严重,海边堆着大如地瓜,小如土豆的锌厂废渣,加上生活垃圾等倾入海中一年多达二万多吨。废渣堆高七八米,每年以10米速度向海洋“进军”。  
     污染影响人类健康 
     污染产生的病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引起了世人的警觉。 
     山东渔洞埠村1980至1986年死于癌症者达40多人,同时发现有60%以上儿童肝大,这足以说明污染给生物带来的灾祸。 
     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德文表示,目前由于环渤海地区涉及三省一市,缺乏一个统一治理管理渤海污染的领导职能部门,难于在大环海区内协调治理,亟待像治理淮河一样建立起一套跨地区、跨部门的专业职能部门治污。否则渤海污染总是处于“监而难控”的境地,难于有实际的治理。 
     从各方面了解的情况看,渤海污染的综合治理尚只停留在小规模治理阶段,没有成立一个跨地区、跨行业的统一领导治理管理部门,专职治污,有关人士疾呼从速建立机构,否则光哪一个部门根本无力对付这庞大的污染与错综复杂的情况。渤海会不会走向死海?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