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阅读
  • 0回复

二十一世纪的交通方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7-10-28

【美国《科学美国人》月刊10月号文章】题:全球人口流动的过去与未来  
    人们在未来会有多少时间用于旅行?行程有多远?他们将选择何种交通方式?什么地方的交通会最拥挤?上述问题的答案对规划基础设施和评估人口流动所带来的影响至关重要。它们将有助于社会对诸如地区性酸雨和全球变暖等部分因交通工具所排放的污染物质引起的环境问题进行预测。同时,它们也是对交通硬件(飞机、小汽车、公共汽车和火车)的未来市场规模进行评估的核心课题。  
    个人收入和交通量同步增长  
    历来的统计数据均表明,个人收入和交通量是同步增长的(出现大的经济动荡除外)。据此,我们预计到2050年时北美的年人均旅行将达到5.8万公里;中国为0.4万公里,相当于60年代中期西欧国家的水平。发展中国家占全球交通量的份额将越来越高,因为尽管它们的人均流动率仍然很低,但是它们在人口和平均收入方面的增长速度将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国要快。在1960年,发展中国家只占全球交通量的22%,而到2050年,我们估计它们将占到全球交通量的一半。  
      
    旅行时间预算  
     人们怎么才能满足自己不断增强的旅行要求呢?我们对各种交通方式消长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已故分析家雅各布·扎哈维提出了一个很有用的切入点:他认为人们平均来说总有一小部分日常时间用于旅行——他称之为旅行时间预算。我们得到的全部可靠调查结果都支持这样一种假设:在各种不同的经济、社会和地理环境下每人每天的旅行时间预算均为一至一个半小时。非洲村落的居民和住在日本、新加坡、西欧以及北美的人有着基本相同的旅行时间预算。少部分人可能会不一样,但就整体水平而言,每人每天的平均旅行时间为1.1个小时。 
     如果人们随着收入的增加,既想使旅行时间保持不变,又想进行更多的旅行,那么他们就必须选择更加快捷的交通方式,以便在同样的时间里走更多的路程。在低收入阶层,旅行往往以公共汽车和慢速列车为主;随着收入的增加,小汽车成了旅行的首选方式;而在高收入阶层,人们往往选择飞机和高速列车。 
    交通方式选择受多种因素制约  
    尽管固定的旅行时间预算促使那些收入不断增加的人们选择更加快捷的交通方式,但是人们对交通方式的选择倾向与地理条件密切相关。在50年代后期,当杰克·凯鲁阿克赞美美国公路的时候,公共汽车以外的交通工具尚用得较少;而到60年代,私人汽车占了北美交通量的90%,因为北美大陆幅员广阔,公路纵横交错。而在人口密度较大的西欧,私人汽车所占份额从来没有这么大——它一直停留在大约70%的水平并呈下降趋势。在城市人口密度相当于西欧3倍的亚洲,私人汽车所占份额最高只能达到55%左右,公共交通仍占较大份额。  
    如果旅行时间预算保持不变,那么人们的旅行方式要受到地理条件和现有基础设施的制约,这种制约将作为全球人口流动的基本特征而长期存在。下个世纪晚期可能要为一种截然不同的交通系统建造新的基础设施,但是未来几十年对交通方式的选择将受到早期投资的制约。  
    未来交通方式的变化趋势  
    研究结果表明,从长远来看,在如北美那样的高收入地区,公共汽车和小汽车所提供的交通份额将随着高速交通的迅速崛起而下降。在发展中国家,预计增长势头最猛的首先是公共汽车,随后是小汽车。从全球角度来看,公共汽车和小汽车交通的这些趋势会被部分地抵消掉。从1960年到2050年,全世界公共汽车的交通运输量将大体上保持不变,而小汽车的份额将逐渐降至35%。高速交通方式在2050年应占到大约40%。各个地区的低速铁道运输很可能将继续呈明显下降趋势。  
    尽管空中旅行所占比例正在迅速上升,但是包括小汽车和公共汽车在内的其他交通工具,仍将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已有一些超级富翁经常乘坐飞机往来穿梭,甚至购物也乘坐飞机,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的大部分旅行仍将在地面上进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