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阅读
  • 0回复

法国记者中亚七城行(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7-10-03

塔什干:求助于帖木儿  
    在萨马尔罕创造了奇迹的帖木儿曾说:“如果你们怀疑我们的力量,那就请看一看我们的这些建筑物。”但是,现在在塔什干却很难找到象征14世纪突厥王朝可怕统治的艺术热情的踪迹。总统卡里莫夫想自封为帖木儿式的统治者。人们于1996年在中亚的这个最大的城市(250万人口)的市中心赶建了一个帖木儿博物馆,为的是纪念“民族之父”诞辰660周年。  
    自从塔什干的列宁塑像被拆除和列宁广场变成了独立广场以后,许多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一些跨国公司来到了这里,它们在引人注目的地段开了商店,立了广告牌,派来了代表。如汤姆森公司就是如此,该公司已为机场装备了控制塔。卡里莫夫总统对国际资本持欢迎态度。他在人们眼中的形象也已好转。美国支持他,认为乌兹别克的官僚主义政权是中亚地区的一个稳定因素。一方面,求助于古代的帖木儿,以便使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另一方面,求助于外国资本,以便对以棉花生产为中心的经济进行结构调整。这是控制中亚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卡里莫夫政权的两个“力量来源”。但是,在塔什干,我们看不到任何“野蛮的资本主义”的痕迹,也看不到莫斯科的过火作法。在这里,没有不可一世的新富人,也没有对进口的西方消费品趋之若鹜的现象。种种迹象表明,改革之风根本就没有吹到这片干燥的平原。是乌兹别克人没有创业精神吗?不,是他们没有发挥创业精神的机会。到处都是严格的控制。政府严厉限制交易活动。1996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停止向乌兹别克斯坦提供资金,以示抗议。美元兑换常常是在黑市上进行,兑换者常常要冒被警察殴打的危险。  
    但这里的人并不说这是“落后”。这里的人们常提到的是“乌兹别克道路”。走这条路是为了确保“温和的过渡”,以避免出现危及这个国家(60%的人口不满16岁)的社会混乱局面。鉴于戴面纱的姑娘越来越多,最悲观的观察家谈到,这里存在着出现“阿尔及利亚局面”的危险性。  
    但官方人士和投资者回答说:“这没关系!”乌兹别克斯坦难道不是一个地区大国吗?它难道不是正在准备成为中亚石油的转运点吗?“和平欢乐的城市”塔什干难道不是这些颇具雄心的计划的窗口吗?人们可以乘乌兹别克航空公司的飞机从伦敦或法兰克福直接飞往塔什干。普通老百姓对这些成绩还是感到有些自豪的。他们说:“这个政权是严厉的,但同阿富汗人、塔吉克人、车臣人……相反,我们至少没碰到战争。”在80年代,戈尔巴乔夫曾搞“反贪”清洗运动,使乌兹别克人在“地方领导机构”中失去了传统的多数地位。这一侮辱现在已得到了洗雪。在塔什干,“殖民地人的情绪”仍很强烈。外交部的一名雇员说:“当年,莫斯科窃走了我们的黄金和棉花,视我们为奴隶。”  
    卡里莫夫总统“自称是帖木儿的化身”。对他来说,这足以使他成功地实现苏联时期后的过渡吗?在塔什干贫民区,“塔利班”一词往往能激起人们的热情。在这里,雄心过大的政权与贫苦民众之间存在着危险的隔阂和差距。  
      
      
     (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