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阅读
  • 0回复

追本溯源话泰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7-08-29

    【美国《时代》周刊8月17日一期文章】题:蓬勃发展中的泰拳原编者按在泰国,泰拳正在蓬勃发展,它不仅是一项全国性体育运动,一座文化宝库,也是少数年轻人摆脱贫困的捷径。
    泰拳是从16世纪暹罗武士的空手格斗技术中演变而来的一种武术。在泰国武装部队司令兼泰国奥委会主席切他·他那乍罗的极力倡导下,在曼谷北郊建立了泰国第一所国立泰拳学校,这座学校隶属于教育部,是为纪念泰拳在泰国文化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而创建的。
    目前,泰国武装部队的士兵仍在接受泰拳训练,切他说,学习泰拳有助于“抵御外辱”。泰拳的保护与推广工作受国家文化委员会监督。
    不过,对成千上万的泰国年轻人来说,泰拳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条野蛮的、令人难以抗拒的生存之道。
    学习泰拳能摆脱农村地区枯燥的生活和城市里喧嚣的噪音,而且也是一条获取功名和发家致富的捷径。泰拳的历史
    现代泰拳已有70年历史,并且借鉴了西方拳击运动的一些做法,如拳手必须戴拳套、设置裁判和把每个回合的比赛定为三分钟等。
    在国外,泰拳常被人称作“可使用脚进攻的拳击”,其实,除脚以外,泰拳手的腿、肘部和膝部都可成为令人生畏的武器。
    泰拳手的精神力量也是令人生畏的,这种精神力量来源于比赛前对神灵的膜拜,咒语来自佛教、锡克教、迷信。甚至巫术。
    数百年来,泰拳手开发出来的攻击技术不亚于其它任何一种武术。不过,泰拳更具有原始的野性,更具有野蛮打斗的味道,观众情绪也异常热烈、火爆。在一些烟雾缭绕的俱乐部和小体育馆里举行的泰拳赛中,拳头打在皮肉上的声音往往与场下的赌徒、妓女、旅游者和普通观众的叫喊声交织在一起。
    这项运动也是表现泰国国民心理阴暗面的一个橱窗。泰国素有“微笑的土地”之称,其人民也因热情和彬彬有礼而闻名。
    与这些赞誉之词相对的是,杀戮和暴力事件牺牲者的彩照也常常出现在泰国最畅销报纸的头版,使获胜拳手的名声大振。
    目前,最有名的泰拳选手是来自武里南省的纳姆·卡巴恩,这个省是泰拳的发源地。从小要圆梦13岁的选手尼蒂库·卡桑迪说:“泰拳是我们的文化,如果我们不去保护,谁去保护呢?”这位拳手和在工厂做工的父母一起,从泰国的东北部移居到了曼谷。
    他9岁起开始参加比赛(泰国劳工法规定,泰拳手年龄不得低于12岁,但这一规定很少得到执行。),至今已参加过30场职业比赛。
    许多拳手和尼蒂库一样,从9岁起就开始参加训练和比赛,一些14、15岁的选手已开始在泰国最好的体育场内参加拳赛,并且时常成为报纸的头条新闻,大多数泰拳选手在25至26岁退役。
    尼蒂库第一次参加比赛得到的报酬只有120铢(不足4美元),现在每参赛一场得到的报酬是1500铢。他说:“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出场费为10万铢的选手。”泰拳选手往往通过收入多少确定等级,10万铢(约合3200美元)相当于冠军拳手的出场费。
    泰国不设置少年联赛,也没有为少年或儿童特制拳套或头盔。少年拳手的比赛和成年人一样,每场比赛分五个回合,每个回合三分钟,每个回合之间可休息三分钟。每个拳手在比赛前要作特殊的祷告,并向自己的教练屈膝行礼。此外,拳手还要跳一种特殊的舞蹈,以示对上苍的崇拜,同时起到威慑对手的作用。艰苦的磨炼
    泰拳的这些神秘色彩是吸引外国人在泰拳运动中一试身手的原因之一。七十年代初,驻泰国的美军士兵卡瓦海姆开始从事泰拳运动,并在一次地区性赛事中赢得冠军。从此以后,源源不断的外国人投身于这一运动,其中大部分外国人在曼谷最好的训练营地训练,那里有最好的泰拳拳师。
    设在曼谷北郊的第一所国立泰拳学校拥有最好的设备,除拳击台外,还设有专供训练的器材、营养中心和宿舍,并为各个级别的拳手、教练员和裁判员分别设置了课程。到11月开学之时,将有来自44个国家的300名选手入学,但其中只有12名泰国选手,因为大多数泰国拳手无法支付这所学校三个月的课程所需的80至160美元的学费。
    泰国拳手经常使用的训练营类似于纳龙高速公路立交桥下的普拉希特训练营,这座训练营坐落于曼谷条件最差的孔提港口区的贫民窟,训练营设在露天,设备包括拳台上血迹斑斑的护绳、四只沉甸甸的大吊袋和一套锈迹斑斑的举重器材。当地居民就住在用木板和旧轮胎搭成的简易棚子里。
    前泰拳选手、45岁的波蓬是普拉希特训练营的主人。他说:“我不想让这里的孩子成为吸毒者,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在他说话之时,20多个年龄从10岁到18岁不等的孩子正在练习,或打拳袋,或在作空手练习。
    在西方人看来,十几岁的孩子用腿击对方的头部是十分野蛮之事,但这在泰国似乎未引起任何争议:泰国有30万名童妓,还有数不清的儿童在做苦力,比起他们,练习泰拳的孩子所受的苦难算不了什么。
    教练波蓬把最大希望寄于14岁的杰卡拉身上,目前他的出场费是3万铢,也是泰国中部数省中47公斤以下级别的冠军。他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出场费为10万铢的拳手,以便帮助他的父母迁出贫民窟。波蓬急欲培养出一位全国冠军,因为这样不仅可以为学校赢得赞助,同时也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他说:“我们也有自己的梦想。”泰拳的沃土
    这些泰拳选手的圆梦之地是这所学校以西一英里处的隆彼尼体育馆,这是拳手心目中的圣地。这座已有41年历史的体育馆有1万个座位,一道绿色的铁索把拳台和观众席隔离开来。
    18岁的希克沃德说:“在这里比赛仍使我感到有些害怕。”根据世界泰拳理事会的排名,他在53.5公斤以下级别的选手中排名第8位。他的出场费为4万株,相当于他的农民父母~年收入的三倍。不过,今晚的选手使他相形见绌,他的对手是排名第二的洪加布阿。
    两位拳手开始比赛时,场上观众已达6000人,其中许多人已为这场比赛下了赌注,赌徒们不停地用各种各样的手势改变自己的赌注。警察常到现场维持秩序,也常常追捕那些拒付赌资的赌徒,给他们拍照,使他们以后永远无法到现场观战。
    比赛开始后,希克沃德没有给洪加布阿留任何情面,他不顾下腭受伤,频频出拳猛击洪加布阿的腹部。两位拳手在护绳边扭作一团,随后拳脚相加,互不相让。
    在比赛终止的铃声响起之前,洪加布阿连续打中希克沃德5拳。比赛结束了,经过对各位裁判给分的统计,主裁判同时举起了两位拳手的一只手,这场比赛竟成平局。观众们感到茫然,发出一阵阵议论。许多拳迷认为,希克沃德不畏强手的精神打动了裁判。希克沃德对战平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对手感到满意,但他没有在曼谷庆贺自己的战绩,当晚就坐末班车赶回400公里以外的家乡,第二天又开始了更艰苦的训练以迎接更多的比赛。到11月份雨季结束后,希克沃德和他同龄的少年拳手们将重返教室、工厂或稻田,重新过起泰国贫民那种艰苦的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艰苦的生活是培养泰拳选手的沃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