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格林斯潘:美国经济的掌舵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7-08-29

    【美国《商业周刊》7月14日一期文章】题:格林斯潘憧憬的新世界(作者迪安·福斯特)“新经济”的急先锋
    根据常识,每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公开市场委员会5月20日开会时,利率是必定上涨的。在17位央行银行家在美联储会议室巨型红木桌周围坐下之际,美国经济正以近6%的速度增长,失业率低于5%。过去25年来,5%的失业率一直是分界线,低于这个水平就几乎可以肯定会诱发通货膨胀。
    果不其然,与会的银行家似乎都倾向于大幅度提高利率。但是在稍事休会之后,在与会者决定是否要提高利率之际,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行使了第一个讲话的特权。他在桌首用坚定而又低沉的声音说不必提高利率,他说美国经济出现了增长速度放慢的迹象。他向各位同行坚持说,更重要的是,对新技术年复一年的大量投资终于开始得到回报,生产率取得大幅增长。在进行最后表决时,大家几乎一致同意不提高利率。
    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7月2日又召开了一次会议,结果表明这一决定绝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由于一个多月来的迹象再次表明经济增长速度在放慢,也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的压力,所以格林斯潘的提议在这一天又获得通过,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同意保持利率不变。
    8月11日,是格林斯潘就职美联储主席10周年的日子。此刻,他发现自己的立场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从曾经体现工业时代经济思想的坚定保守者转变为拥护“新经济”的急先锋。每年都要同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见几次面的保守派学者朱迪·谢尔顿说:“他乐于接受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的现实。他对市场经济的有机本质笃信不疑。”
    没有人可以在成就和威望方面望格林斯潘之项背,因此他能够率领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进入一个以前从未涉猎过的领域,这一领域超出过去美联储规定的警戒线,而允许出现更高的增长率和更低的失业率。
    美国经济正经历60年代以来的高峰期,格林斯潘是美国经济的掌舵人。这位71岁的纽约人的经历也是不同凡响的。毕竟,他当了30年坚定的工业经济学家。而且在美联储的最初几年,格林斯潘是以中央银行家的面目出现的,他紧缩银根,控制政府的庞大开支,抑制通货膨胀。格林斯潘似乎很欣赏一幅画,他办公室张贴着一幅布什执政时期的漫画,将他描述成经济领域中的“卡珊德拉”(凶事预言者,预言虽准,但是不见信于人——本报注),手里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末日将临”。
    在同一些亲密朋友的交谈中,格林斯潘强调说,自里根总统1987年任命他为美联储主席以来,他的核心价值观一直没有变。但是格林斯潘辩解说,虽然他的目标没有变,但是美国经济却已是今非昔比了。在格林斯潘憧憬的新世界中,激烈的全球竞争限制了美国工资增长,也限制了高成本公司的生存能力。美国企业界在计算机及其他节省劳动力的技术方面高额投资可能在使生产率大大提高,这可以使失业率下降,而又不会诱发通货膨胀。
    此外,格林斯潘还在收获成功削减赤字的成果。几十年来他一直拥护减少赤字。在没有庞大政府开支的追加刺激的情况下,美联储可以缓和在赤字巨大的80年代和90年代初实行的紧缩银根的办法。格林斯潘认为,在很大程度上,现在对经济活动作出即时反应的金融市场在刺激或抑制经济增长方面取代了美联储的传统职能。这就将央行推到只作为仲裁人的令人艳羡不已的地位,轻轻地将利率调高或拉低,以敦促市场正常工作。
    格林斯潘的新观点在新旧同事中引起争议,他们对放弃过去行之有效的经济模式而犹豫不决。与此相反,格林斯潘却能轻易地改变自己对经济的看法,较少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因为他受学术模型的影响较少,而受经验数据的影响更大。事实上,格林斯潘直到1977年才获得纽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这已是他就任福特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之后的事了。面对琐碎数据的直觉
    格林斯潘的独特之处是,他将不拘一格的经济分析方法与热衷于琐碎的统计数据结合起来。早在作为年轻的钢铁分析家以及后来给诸如伯林顿工业公司和赖德公司等客户当顾问的时候,他就经常利用“逆向”分析方法分析数千条数据,从中得出更有概括性的经济结论。
    虽然格林斯潘一直没有放弃寻找为政策指引方向的神奇指南针的努力,但是他目前还主要依靠积累琐碎数据的方式得出结论。他喜欢参照的指标包括库存量、供应商交货时间以及衡量工资和利润与生产率之间关系的数据。
    格林斯潘甚至建立了自己的私人数据库。应他的要求,全国住宅营造商协会现在针对其最大的一些成员进行专项调查,使美联储能够尽早而又详细地研究住宅建设。而且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约翰·F·史密斯每月都要与芝加哥美联储主席迈克尔·H·莫斯科会谈一次,后者将有关信息直接汇报给格林斯潘。
    在格林斯潘主持美联储工作的10年间,美联储调研人员跟踪调查的资料系列种类增加两倍,达到1.4万种以上。其中包括大约20几种专项系列,例如,由格林斯潘设计的精巧的库存跟踪系统,美联储内部工作人员开玩笑说,只有格林斯潘自己能看懂它。
    克林顿首席经济顾问珍妮特·L·耶伦以及格林斯潘的同事们还说,格林斯潘对经济琐碎数据的偏爱常常使他能够早于其他人看到重要的经济力量,并随即预作安排。1994年2月,当他对通货膨胀预先发起进攻时,一时众说纷纭,但是他顶住了批评者的挑战,他们预言格林斯潘捕风捉影地化解通货膨胀压力的做法会再次引发经济衰退。结果,格林斯潘成功实现了软着陆,美国经济经历了历史上最长的繁荣期之一。
    就连美联储官员也同意这样的看法,即随着时间推移,格林斯潘正确的时候多,犯错误的时候少。正是因为有这种看法,所以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成员才越来越愿意打消自己的怀疑,并对格林斯潘的直觉笃信不疑。
    意义更为深远的是,格林斯潘坚持认为美国正经历自本世纪初以来还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生产率革命。虽然美国劳工部劳工统计局对生产率的统计数字仍然停留在1%左右的水平上,但是格林斯潘相信,统计数字没有如实地反映生产率增长幅度。
    格林斯潘现在最关心的是试验他的生产率理论是否能站得住脚,他认为从今后一年收集到的数据中会得出结论。他坚持认为,从长远来看,随着世界迈入21世纪和“新经济”就地生根,更多的陈旧经济准则行将失效。届时将需要一位敏锐的中央银行家判断眼下正在发生的一切。种种迹象表明,格林斯潘想成为这场革命的见证人。格林斯潘十年前首次就任美联储主席之际在华盛顿的办公室的留影。(美联社)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