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外国人纷纷筑巢大上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6-11-29

    【香港《亚洲周刊》11月17日一期文章】题:洋家庭纷纷筑巢大上海
    近年在上海经商或任职的外籍人士,纷纷结束“两地分居”局面,举家落户上海。随着一个个“洋家庭”、“洋人村”、“洋人圈”、“洋人子弟学校”的出现,上海开始形成一个新的社会阶层。
    据估算,这样的“洋家庭”在上海已超过一万户。有的是全家一起到此落户,有的是儿女在外国、夫妻在上海,也有的是携带一两个子女。上海的“洋家庭”最多来自日本,其次是美国、南韩,大都聚居在西部虹桥开发区的龙柏公寓、台北公寓、樱花村、太阳广场、虹桥别墅、绿谷别墅以及市中心的上海商城、希尔顿或浦东的金桥开发区等一些设施较好的宾馆公寓。他们入户上海,长则10年有余,短则二至三年。近年上海现代化程度提高,外资到沪投资创业兴趣日浓,迁来的外国家庭也有增多之势。
    目前,上海外资企业已达1.3万多家,外商驻沪办事机构4000多家,其中跨国公司200多家,外资银行150家。自今年5月2日上海实行外籍人士就业许可证和就业证制度以来,迄今已有3000余名外籍人士取得了就业证。此外,已办就业许可证将赴沪工作的也达300余人。据悉,目前共有2万名外国及台港澳地区人士前往工作。
    这么多外籍人士前往居住,推动了上海房地产业的发展和旧城区的改造。目前,在市政府批准的约1.5万个外商投资项目中,房地产业占一成,投资总额约为160亿美元。一幢幢现代化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个个重点市政设施交付使用,改善了当地的投资和居住环境。
    据上海市场经济学会最新统计,近三年来,上海共拆迁21万居民,拆迁面积达860万平方米,分别为前12年总和的1.75倍和2.15倍。这使原先估计需100年才能改造完成的面积,只花了10年就完成。
    外商的迁入也带动其他行业跟进。
    上海的社会学家邓伟志对《亚洲周刊》说,“洋家庭”落户上海起码有三个好处,其一是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融化;其二是推进了上海的消费,带来更多信息,促动了上海现代化的进程;其三呢,邓风趣地说,这是最大的益处,洋太太来沪给“洋家庭”带来安定,也使上海的治安增加了稳定因素。
    邓伟志说,按国际上大都市外来人口比例来看,上海还远远达不到国际标准。仅以德国法兰克福和柏林两城市为例,前者的外籍人口占当地人口的两成,后者占一成左右,而有世界大都会之称的美国纽约,则聚集着来自各地、各类肤色的人群。按上海目前1300万人口计算,一万“洋家庭”实在太少,但他预言,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洋人在上海筑巢。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陆菲云指出,由于文化的差异,外籍人士在异国他乡会缺少沟通,社交圈子难免封闭,政府在城市规划和组织交往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洋人村”、“华人城”、富裕区、贫穷区的出现。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