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日本中小学教改三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6-08-01

    【台湾《天下》杂志5月号文章】题:教育在滋养思考的心灵(作者孙晓平)
    凡事都要花长时间动脑思考规划、预做准备的日本人、从4年前起就开始改革中小学义务教育。
    4年前,日本文部省改订的《新学习指导要领》陆续在中小学实施,指出义务教育变革的重大方针。新学习指导要领明确揭示为了迎接“生涯学习”的时代,未来的教育将以“重视个人发展”为基轴,培育均衡成长、主动积极因应社会变化的下一代。学校教育的设计安排将环绕四大方针:
    一、涵养心灵素养。
    二、灌输基础知识,发挥个性专长。
    三、训练主动学习的能力。
    四、尊重文化传统,培育国际观。
    “这是对过去升学主义至上的一种反省”,文部省政策企划官须田秀志谨慎地说。以往为了考上一流的高中,通往顶尖的大学,挤进名声响叮当的大企业,莘莘学子“拼命死背书本知识以达到目标”,但是要应付未来变化迅速的社会,日本人必须能“独立思考下判断,创造新事物,更重要的是要有道德伦理观念”。
    而以“新学力观”评量学生,更是文部省强力投出的变化球。这种新的学习评量方式,要求教师在评量学生的标准上,除了学科测验的分数外,加进学习态度、思考判断能力、表现能力等为考量因素。希望借此能促使教师挥别片面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方式,改采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愿,养成独立思考判断的教学方式。
    配合新学习指导要领的实施,文部省展开一连串的新做法。
    新科目——“生活”课的设立是其一。
    由于“生活’”课被安排在国小一、二年级的课程中,取代有40年以上历史的社会和自然,曾经引起部分教育界人士的强力反对,但文部省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并和反对人士不断沟通,终于在4年前付诸实现,最大的理由是“让小朋友懂得如何生活、如何体谅他人,和他人共同生活,远比吸收大量知识重要”。
    日本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因为没有兄弟姊妹,许多小朋友不知道如何和他人相处、互助互让。
    “生活课的内容极富弹性和变化”,东京都教育厅主任督学星野昌治说。
    “小组教学”则是另一项革命性的做法。
    它打破由一位老师替四五十个学生传道解惑的传统,改写教室风景。
    东京都神宫前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时间,一位老师在讲台上讲解,还有另一位老师在同学座位走动,不时弯下腰指点跟不上的同学。
    这种由一位以上的老师组成小组,共同教一门课,正是文部省推动的“小组教学”。
    文部省政策企划官须田秀志指出,小组教学的目的,在于让老师能更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与才能,给予切实的辅导。
    评分基准更随着“新学力观”的推出,发生了变化。
    每个科目的评分栏中,除了记录考试成绩外,还有一栏是根据“新学力观”来给予评价。
    新学力观分为四项“学习意愿和态度”、“思考判断和创意构思”、“表现应用”、“理解鉴赏”。依据这四项,文部省为中小学每个年级各科目订下较具体的衡量标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