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阅读
  • 0回复

土耳其文坛新秀帕穆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6-07-02

    【英国《金融时报》6月9日文章】题:文坛新秀帕穆克(作者琼·史密斯)
    鲜为人知的土耳其作家奥尔汗·帕穆克就像当年的拜伦,一夜之间出了名。英国《新政治家》杂志称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作家之一。《泰晤士报文学副刊》则对他的“睿智、专注和辛辣的手笔”赞不绝口。几乎每位评论家都承认,他的小说反映了土耳其文化归属未定的问题。
    帕穆克的小说《剪辑》反映了他对两种迥然不同文化的潜心研究。该书的结构显然是《天方夜谭》的翻版。它还是部侦探小说,主人公加利普律师想方设法要弄清妻子鲁雅的下落。她和加利普的堂兄、著名报纸专栏作家贾拉勒都失踪了。他们一道私奔了吗?加利普对父母及妻子的娘家隐瞒了此事。他想集中报纸上贾拉勒的专栏文章,通过潜心研究贾拉勒的人格来寻找答案。可加利普在一遍遍地阅读堂兄的文章后,他人格开始分裂了。不久后他坚信,只要用心努力,就能像另一个人那样思想,或者成为另一个人。不久,他就有了贾拉勒的不稳定的人格。而帕穆克本人却在想方设法在个性和政治方面克服这种可随意取舍的人格。他出生于一个不信宗教的中产阶级家庭,受过美国式教育;但无论是把土耳其归属于现代西方国家还是归属于伊斯兰教国家,他都反对。土耳其60%的人保守民族传统,40%的人寻求西方化。200多年来,他们就一直在争论不休。这种介乎东西方之间的模糊性,正是土耳其的生活方式。
    帕穆克学过新闻学,可他从未替报纸做过事。为了写小说,在父母家里住到30岁,可没有出过一部书。他说:“8年来,我一分钱没挣,拼命写作,不喝酒,没享受过生活的乐趣。就在我山穷水尽的时候,我的第一部书出版了。”他就是因为坚信自己是个作家才获得了成功。他的作品还有《白堡》、《新生》。它们都取材于帕穆克孩提时在伊斯坦布尔的生活经历。文学界对这位将来可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十分称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