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港报文章:中国货币市场出现大跃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6-05-01

    【香港《南华早报》4月11日文章】题:中国货币市场出现大跃进(记者胡翠屏发自上海)
    上周,中国采取了意在今后十年加强由市场带动金融部门的举措,而且可能是最强有力的举措。
    此举包括加强货币市场所必需的三项措施:一、经过三个月的试运行,允许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挂牌;二、建立一种用来从事公开市场业务的机制;三、取消储蓄保值补贴。
    分析家们说,这些措施表明,北京打算放开利率,以便中国人民银行利用利率来调控货币供应量和经济。
    第一步是使银行间贷款利率成为其他短期存款利率的基准。
    当中国人民银行买进和卖出短期公债,以便增加或者减少银行储备的时候,最直接的影响应体现在银行同业贷款利率上。
    实际上,银行同业贷款利率离成为短期贷款利率的晴雨表还差得很远,从而束缚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手脚,使其不能放手地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来调控货币供应量。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有54个主要的经销商,即19家银行的主要分行和35个短期资金筹集中心。
    银行分行通过其总行参与市场,而银行外的金融机构是通过筹资中心参与市场的。
    截至上个月底,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总交易额为983.3亿元,结果资金筹集中心比银行活跃。
    银行仍然宁愿求助于中国人民银行来满足其短期资金需要,因为该行可提供比较廉价的资金。
    另外,银行可从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和过多存款中获得利息,从而取消在银行同业拆借市场鼓励贷出过多存款的刺激措施。
    分析家们说,(中央银行)鼓励各银行参与银行同业拆借市场
    ——而且参与程度要达到银行间贷款利率能体现短期借贷实际费用。
    北京在宣布取消保值措施时发出了如下信号:它准备调整利率。
    由于银行储蓄不再保值,一旦允许银行间利率的变化在零售存放款利率上得以体现,那么,使公开市场业务起到预期的作用就会容易些。
    中国已开始踏上正确的方向。如果进展顺利,中国就能建立起足够的,以市场为基础的调控(经济的)手段。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