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内地专业银行转轨中的难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6-03-30

    【香港《信报》3月12日文章】题:专业银行未能转轨的深层分析(作者葛然)
    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期间,银行界的代表提出了加快银行转轨进程,保障银行权益等方面的议案建议,可见中国专业银行转轨的重要性。近日,银行界也加大了转轨的步伐,例如中国工商银行率先实行了法人授权制度,希望以此开始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
    但是,中国专业银行转轨相信面临诸多困难,从行政化的机关性质银行转化为真正的商业化银行,中国专业银行的转轨可说是步履维艰,困难重重。
    转轨的首要困难是外部环境。多年来,专业银行与政府间的关系难以理顺,专业银行很难在资金分配和使用上摆脱地方政府的层层干预,因此有很大一部分的信贷资金转化为财政资金,掩盖了信贷资金商品化的本来面目,损害了银行的经营自主权。
    专业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十分扭曲,特别是企业80%以上的资金靠银行供给,而企业又没有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因此专业银行与企业之间很难形成一种正常的借贷关系。
    专业银行与中央银行在管理上的不协调,阻碍了专业银行自负盈亏机制的建立。由于中央银行历年来都依赖于限额管理和规模控制的手段,来调控专业银行的信贷行为,这势必隔离专业银行与市场之间的有关联系,专业银行难以按照市场经济的需求运作,无法建立起自负盈亏的运行机制。
    专业银行的内部机制更存在诸多问题。从管理机制方面来看,专业银行机构完全以行政区划层层设置,资金、规模从上至下层层分配,地区之间规模调剂相当困难,银行内部机构的设置也是以行政机关的模式与计划口径、产业部门相对应的原则设置,造成机构重叠、人员冗长、办事效率低下。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机制下,大量贷款形成沉淀和呆滞。各专业银行基层行的负责人大多表示,专业银行背着计划经济沉重的“遗产”去面对市场经济的风险,困难太大。
    专业银行还面临经营成本过高的困难。存贷利率倒挂是专业银行经营成本过高的主要根源。在现有的利率体系下,专业银行唯一能产生利润的是活期存款,吸收定期存款从理论上说是无利可图,但没有定期存款就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专业银行的经营运作十分艰难。
    另外,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和银行经营机制等各方面的配套改革措施没有同步进行,专业银行由于自我发展机制的弱化也难以适应改革要求,造成银行被动经营。
    八届人大金融界的代表建议,有关方面为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过渡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银行各界人士也应尽快改善内部经营管理,使中国的专业银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这些建议确实为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